第389部分(第2/4 頁)
漢商吳定南,覺得和對面那些面目猙獰的同族相比,倒是這位漢商和他背後的大漢皇帝、天可汗要可愛得多,親切得多!
想喊點什麼,可“長生天保佑蒙古人”這句喊慣了的口號此時此刻顯得那麼的不合時宜,巴別兒憋了半天,不知道怎麼回事,從他嘴巴里憋出來這樣一句震驚了整個蒙古草原的口號:
“天可汗保佑!大漢必勝!”
鐵流衝擊,兩軍對壘,戰鬥的結果並不像兩位汗王之前預計的那麼良好,事實上大部分的武士都人困馬乏,和好整以暇的月息部作戰,他們根本佔不到任何便宜。
兵力又損失了不少,狼狽逃竄的兩位汗王,已經欲哭無淚。
單于每近沙場獵,南望陰山哭始回!想必當年的匈奴王就是這般心情,倒黴到家了,實在倒黴到家。
第574章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什麼樣的敵人最好對付?
答案是:四分五裂。
所以忽必烈這個蒙古帝國的最強者、雖有爭議但惟一坐上大汗寶座的人。“幸運”的從漢地回到了哈喇和林,不過他麾下最有力的大將,南征伐宋之戰立下赫赫殊勳,與伯顏並列的阿術平章,以及大元朝的第一順位繼承者皇太孫鐵穆耳,已被漢軍斬於陣前,軍事上的空前失敗、失去繼承人必將帶來的政治混亂,都嚴重的削弱了他對蒙古帝國的掌控力。
如果說之前忽必烈的汗位雖被質疑,但僅從“偽汗”二字也可見各大汗國承認其實際掌控大汗寶位的現實,只不過這個大汗是“偽”的罷了,亦可看出大元朝以宗主國身份力壓其他四大汗國的形勢;那麼漢元之戰結束後,忽必烈的精兵良將損失殆盡,經制軍隊僅剩下了敗逃回漠北的三四個萬人隊而已,再也無法對蒙古帝國內部的其他勢力構成壓倒性優勢。
為了儘可能的削弱忽必烈這個蒙古帝國內部最強大的勢力,阿術平章和鐵穆耳皇太孫必須死;為了讓佔據三千萬平方公里土地,而大漢帝國還沒有做好全面佔領準備的蒙古帝國維持四分五裂的局面,金帳汗忙哥帖木兒和伊兒汗阿魯渾則必須放走,同樣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兩位汗王屁滾尿流的回到了漠北。
從涇河戰役勝利,多米諾骨牌被推倒第一張開始,大漢帝國在戰略上就佔據了完全的主動。其後的戰事更多體現了陰謀和政治策略,楚風精準的控制著漢軍的進退取捨,完成了被後世無數方家嗟嘆的巔峰之作:
偽汗忽必烈失去了全部漢地和幾乎所有能征慣戰的兵將,僅僅剩下了蒙古草原本部和區區數萬兵馬,完全喪失了壓制其餘汗王的實力,同時忙哥帖木兒、阿魯渾和海都不約而同的遭受了嚴重損失,其中猶以一貫支援忽必烈的阿魯渾損失最大——他很有可能丟失伊兒汗國老窩,成為無根之浮萍。
除了伊兒汗,各大汗國的根基沒有受什麼損失,和僅僅擁有草原本部的忽必烈正好分庭抗禮;短時間內軍隊潰敗兵力嚴重下降,又使得任意一位汗王都不可能推翻忽必烈完成統一蒙古帝國的宏圖偉業。
分裂-平衡的戰略,被楚風和他麾下的陰謀家們玩到了極致,在未來可以預見的一段時間內,蒙古帝國這個華夏最危險的敵人必然陷入群龍無首、紛爭不休的局面,而大漢帝國正好在這個時間視窗內完成全部的準備工作,以便楚風親手用火槍火炮打破他自己設計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擊敗阿魯渾、忙哥帖木兒的遼東戰役後期,東蒙古草原南緣、落馬河畔的月息部,給了兩位北逃汗王意料之外的一擊,這個草原上不斷被巴鄰、弘吉剌等大部族排擠的中小部族,全然倒向了大漢帝國的懷抱。
“長生天,長生天!”哈喇和林,蒙古聖城,成吉思汗鐵木真龍興之地,光線幽深的黃金大帳中,忽必烈悲憤欲絕的仰天大叫,全然失去了一代天驕的威嚴和氣度。
他不害怕鐵穆耳的死亡。大元朝的皇子皇孫們很多,當下之急是儘快確定新的繼承人,以安定蠢蠢欲動的兒孫們,免得他們去和漠北諸王勾勾搭搭。
他也不害怕失去了漢地,相形之下,當年鐵木真起兵之時連十分之一個蒙古草原都沒有到手,橫空出世的世界征服者們,還不是建立了空前龐大的帝國。
他甚至不害怕四大汗國覬覦著大汗寶座的那些傢伙,海都滾回了中亞老家,一時半會兒恢復不了元氣,就算真有什麼舉動,海都年年兵叩杭愛山,早已和他結下冤仇的漠北諸王絕不會坐視不管;忙哥帖木兒呢,他是朮赤的後代,那個孛兒帖被塔塔爾人擄去生下的野種,重視正統黃金家族血脈的漠北諸王絕不會接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