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部分(第2/4 頁)
名身嬌肉貴的阿拉伯王公私下抱怨這趟來的好沒道理,可當他們看見蜿蜒於戈壁灘上的軌道馬車系統時,又頓覺不虛此行了。
蘇伊士運河的修建必將曠日持久,即使憑藉大漢的龐大國力也非朝夕間能夠完工的,所以軌道馬車系統就成了運河建成之前的替代品,地中海和紅海的若干海船將會分別在塞德港和蘇伊士城卸貨,透過陸上的軌道馬車運抵對方海港,然後再裝船運往最終目的地。
另外,這條馬車軌道還將是規劃中的運河工程的輔助設施。將來若是運河開挖,徵調民、夫將以十萬計,所需的飲水、食物、工具、炸藥必定是天文數字,有了這條軌道,就能將這些物資方便的運到施工地點。
只有北非靠近蘇伊士地區的阿拉伯貴族前來海法城朝覲會透過這裡,其餘的人不是乘坐海船走波斯灣,就是兩河流域那邊的根本就不往這邊過,所以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見到這條軌道。
只見大地之上兩條軌道如同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一眼望不到頭、一眼也望不到尾,從南面的地平線上來,又消失在北面的地平線上,窮極目力也瞧不見終點。
在視野之外的遠方,施工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中,大漢海船從印度運來了蔬菜,從紅海兩岸運來了牛羊,還有霍爾木茲的硝石、荷馬丹的硫磺,貨運馬車上堆成小山似的,一輛接一輛從南方的蘇伊士城方向趕來,於眾人眼前呼嘯而過,而從北面工地上返回的空車,亦是流水價馳過。
便是最富裕的阿拉伯王公,見了此情此景也蹻舌不下:真主安拉呀,大漢皇帝有多少錢財經得如此消耗?他有一座比所羅門王還要龐大的寶庫嗎?
哈辛身邊圍了許多的伊瑪目和埃米爾。老狐狸揪著鬍子得意洋洋,楚風修建軌道委了他招募民夫,這些人聽說民夫工價不低,都想派自己部族的青壯過來工作。
好幾個面目猙獰的大奴隸販子,也附在哈辛耳邊嘀嘀咕咕,“強壯的努比亞人,又馴服得像羔羊,男人,當然是強壯的男人,每名只要五十個第納爾或者等值的大漢金鈔……請蘇丹和大皇帝放心,絕對不用老人和小孩湊數。我以安拉之名起誓!”
各邦交國的使者重新評估著大漢的實力,哈辛和部族勢力、奴隸販子講價還錢,楚風就找到了郭守敬,詢問修建運河的可行性。
郭守敬的臉色略帶著潮紅,興奮的說:“沒有任何問題,經測量紅海和地中海的海平面並沒有多大落差,完全可以直接溝通而不須船閘、彎道。如果陛下能動員十萬民夫,微臣可保證在一年內完成運河工程。”
啊呃~楚風以為自己聽錯了:“十萬民夫,一年?我沒有聽錯?”
“絕對沒有!”郭守敬信誓旦旦的回答。
楚風上上下下的打量這位大科學家,甚至不顧皇帝儀態伸手去摸了摸他的額頭,嘴裡喃喃的念道:好像沒有發燒啊……
楚風有這種反應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他明明知道當年法國政府為了開鑿蘇伊士運河差點兒破產,被逼無奈才和英國共同開發,就這樣還斷斷續續搞了十年之久,郭守敬卻說十萬民夫一年就能搞定,豈非天方夜譚?
郭守敬算了篇帳,因為地形平坦,就是直接挖掘明渠,沒有其他任何配套工程,其實技術含量還比不上利用南北幾大水系的京杭大運河。計劃中的運河河川為梯形,上底寬六十米下底三十米,深八米,則橫截面為三百六十個平方。
紅海和地中海之間最短的路線是一百二十公里,但運河可以利用沿途曼札拉湖、提姆薩赫湖和苦湖的湖區降低工程量,這樣運河長度增加到一百七十公里,需要挖掘的河段卻減少到不足一百公里。
橫截面乘長度,開掘河道的總土方量是三千六百萬,因為某些地區地勢稍高,這個數字就必須上浮,預計最終會在五千萬方上下。
若楚風能徵調十萬民夫,中原地區壯勞力每日約能挖掘三個土方,雖然沙漠地區體力消耗極大,可沙土質也很鬆軟好挖呀,哪怕這些民夫每天只挖兩個土方呢,一年也挖夠七千萬方了,說一年完成運河,郭守敬還沒把話說得太滿呢。
聽了郭守敬的計算。楚風立時明白自己在哪處鑽了牛角尖。
第744章 文明之徵服(中)
原來後世的蘇伊士運河。通行的是三十五萬噸空載遠洋巨輪,或者十五萬噸滿載油輪,河寬三百五十米,水深二十二點五米,開掘土方量自是天文數字。
而郭守敬開挖的運河,只須滿足十三世紀末期的航運技術就足夠了:
木質風帆船時代,北海搭接法建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