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1 構建執行框架
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領導人的品質和企業發展歷程息息相關,好的管理體制在權力結構上有一個合理、恰當的設計,並能激發出蘊涵在企業領導人和員工身上的企業家能力。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能夠使管理者扁平化溝通,但也容易使管理者之間責任不清、權利不明;民主性較強的管理模式,能夠較好地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但管理的約束力較弱,企業管理者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當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員工素質及所從事的產業等採取相應的管理模式。但不論何種管理模式,企業領導人必須努力營造管理執行的有效氛圍,形成執行框架。GE前總裁傑克·韋爾奇曾有一個比喻:“企業的組織就像是一幢房子,當一個組織變大時,房子中的牆和門就越多,這些牆和門就阻礙了部門間的溝通和協調。而為了加強溝通和協調,你必須把這些牆和門拆除。”這就是執行組織框架的全部意義。
因為現代企業的執行不僅僅依賴於部門團隊的溝通和協調,更要依靠跨部門的溝通和協調。事實上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關鍵不在於採取什麼樣的組織架構,而在於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這就要依靠企業的執行流程來保證。同時應該賦予員工統一的執行工具,來保證組織中的所有員工使用相同的語言進行溝通。
2 建立有執行力的管理團隊
企業發展需要資金、技術、人才,更需要發展企業的支撐點,這個支撐點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以某一個人為核心的團隊,這個團隊是否協調、發揮作用如何,首先取決於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其次取決於這一團隊的價值取向和整體素質。
如何培養團隊,發揮團隊的整體優勢,營造有效的管理執行力?從客觀上講,要努力營造一種“團隊協作”的整體氛圍,強調工作中的“三辦事”原則,即:按程式辦事、按制度辦事、按客觀規律辦事。執行程式的人要對“事”負責,而不是對“人”負責,淡化個人的作用,強調遵守同一條規則,直接完成工作的終端。在這個問題上,團隊的核心人物尤為重要,其本人不要打破已制訂的規則和程式,更不能違反客觀規律,從而實現有序管理。同時,被領導者更不要迎合事物發展的態勢和個人,遵守業務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從主觀上講,團隊成員都要增強大局觀念和整體意識,不要強調“自我為中心”,而應該強調“整體利益為先導”,當發生不協調時,應該“求大同存小異”,多找出共同點。在工作中應發揚“有人負責我服從,無人負責我負責”的精神,但不主張盲目而越位負責,特別是本職工作做不好而盲目越位負責的人,會嚴重影響管理的執行力。
3 明確管理層的責、權、利
管理層責、權、利是否明晰對執行力的影響較大,不同層次的管理者應擁有權力、利益,應與其相承擔的責任密切相關。有的企業主要領導提倡“約束大於激勵”的管理理念,在管理過程中,擔心給予個人的權力過大而難以控制管理局面,有意識地形成一種監督機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企業領導人為達到控制的目的,派專人進行“一對一”的監督,做任何事對被使用者都不放心,要求監督者及時彙報被使用者的一切行為,表面上實施了“放權”,實質上就是不信任,根本就談不上放權,並美其名曰“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事實上,這種尷尬的局面,由於監督者彙報的情況和被使用者彙報的情況有一定的出入,經常會出現資訊不對稱,由此矛盾就產生了,被使用者無法堅持工作,逆反心理增強,此時的執行力為“零”。
忠告:謹防“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的藉口是解決企業用人問題的關鍵,否則就會出現執行力大打折扣的現象。
責、權、利不清會使管理者出現大量的越位行為。部分管理者為迎合領導個人和監督理念,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不惜時間和精力去挖掘其主管領導身上存在的問題,以求得對個別領導個人的忠誠和迎合時尚。企業領導有必要界定一下所有管理者應盡的責任,也很有必要提倡各級管理者一定要做好本職工作,對有能力的人要及時發現、及時提拔,告誡經常越位而搬弄是非的管理者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多與群體融合,明確分工合作,共擔風險和責任,形成堅韌不拔的團隊。
4 制定執行流程
企業的執行流程包括:戰略流程、人員流程和運營流程。其中,人員流程才是企業執行流程的關鍵。因為,問100個企業家:“你認為你公司最寶貴的財富是什麼?”,幾乎都會回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