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裡面還在大擺宴席過生日,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他不知道皇帝會出事,如果是皇帝病了,皇帝病了,連一個太妃、老太妃病了,當時按規矩的話,這些貴族都不能夠再進行娛樂活動,都不能夠這樣大擺宴席,搞這種事,何況皇帝。就說明,曹雪芹很真實地寫出了雍正死亡的狀態,是突然死亡,所有人都沒有能夠預感到,小說裡面的曹家也不例外。
小說裡面的皇帝是一個,把康熙、雍正和乾隆綜合起來的,一個模糊形象。小說裡面的皇帝的原型,是三個皇帝的合併。所以在小說裡面,皇帝上面還有太上皇呢,記得吧?他有這樣的寫法。其實,在曹雪芹在世的時候,從努爾哈赤算起,一直到雍正,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自己當過太上皇,或者他當皇帝時候,上面有太上皇。乾隆當過太上皇,但那個時候,曹雪芹已經去世,起碼是三十多年了,曹雪芹不可能去預測,乾隆以後當太上皇的事,他也沒有必要去預測。他之所以在小說裡面,皇帝上面有太上皇,就是他們家族對康熙,有一種親切的感情,就把康熙也寫成好像還沒有去世,把康熙、雍正、乾隆合併在一起來寫。但是在十六回的這一筆所寫的,應該是寫的雍正突然死亡。
這個訊息傳來以後,小說裡面的賈家慌做一團,是正確的,並不是因為什麼秦可卿的事,政局發生一個很大的振盪,很突然。一朝天子一朝臣哪!是不是啊?生活當中的曹家是嘗過這個滋味的,康熙一死,曹家就立刻失去了皇帝的寵愛的呀,是不是啊?馬上你這個生活就要發生巨大的變化,發生慘痛的轉折呀。當雍正突然死亡的訊息,傳到曹家的時候,可想,生活當中的曹家肯定是亂做一團,雖然雍正對他們很不好,他們對雍正的感情,應該和對康熙的感情是不一樣的,但是命運的不可知的成分,顯然就增加了。所以他寫這個情況,他把它移到書裡面,寫成一個故事裡的場面,他這樣寫非常合理。
在這種情況下,得到訊息的這些王公大臣,首先當然要到正宮去,是不是啊?皇帝死了嘛,要履行某種儀式,也得有所表示,然後凡是和即將繼承王位的皇子,有關係的就應該到東宮去,到那個繼承皇位這個人,居住的地方去表示祝賀。所以“如今老爺又往東宮去了”,寫得很準確。
當然,剛才我已經說了,生活當中是雍正不立太子,沒有明確地告訴大家,也沒有告訴弘曆本人,說,你就是我的接班人,今後皇帝讓你當。但是在雍正晚年的時候,後期的時候,大家都看出來,他是看好弘曆。所以在小說裡面,把弘曆的居所稱為“東宮”,也很自然,就是皇儲住的地方。反映到小說當中,就是十六回寫這個情況,“老爺又往東宮去了”。
肯定下面有人要跟我討論,說,剛才你說,推測賈元春的原型,最早不是送到胤礽那兒去了嗎?怎麼會現在小說裡寫成“老爺又到東宮去了”?小說裡面的賈元春就得到晉升了,就“才選鳳藻宮”了?就“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了?這怎麼回事呢?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你查一查,清朝的那些有關檔案,就可以發現,這些選秀女的女性,當她們沒有機會成為皇帝身邊,寵愛的女子的時候,她們的命運完全由有關的,六宮的主管太監,乃至於由內務府來安排,可以多次重新分配。懂我的意思嗎?你不是什麼很重要的人嗎?你又沒有真正成為,皇帝身邊寵愛的女子,就多次被進行重新分配,那麼在康熙的兒子、孫子當中,身邊的女子,被進行重新分配的可能性,最大的是誰呢?當然就是兩立兩廢的太子,以及他的兒子弘皙。明白了吧?
而且,我在前一講已經講過,老早在康熙的時候,康熙就覺得,太子我能不讓他繼承皇位了,但是我要善待他,包括弘皙是我的愛孫,擱在宮裡面又不安全,對自己不安全,對政局也不安全,就決心在現在叫昌平,現在叫鄭各莊,過去叫鄭家莊,在那兒蓋一大片房子,最後就希望把這個廢太子移到那兒去住。當然,廢太子活的時間比較短,康熙去世以後,在雍正二年就死亡了。但是雍正那個時候因為面對的政敵太多,他覺得廢太子,以及廢太子兒子弘皙那是死老虎。當然他也嚴密加以監視,但是表面上不馬上對付他們,他就封弘皙為親王,理親王,就把他移到鄭家莊去居住,在這樣一個移宮過程當中,需要配備上下各種各樣的人等,男的比如像添兵丁、侍衛,女的就各種各樣,不同等級的伺候的人員。很顯然,在這樣的二次分配當中,曹家的這個女性,就沒有跟弘皙他們到鄭家莊去。這也很可以理解,因為對廢太子也好,對弘皙也好,給他們配備人員時候,一般來說,只能是做“減法”,不能再做“加法”,道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