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ilippoMacedone),是指菲利普五世。他在公元前三世紀初和二世紀末曾兩次同羅馬人作戰多年,終於在公元前197年被戰敗。
因此我們的這些君主們,如果曾經享有王國多年而後來喪失了國家的話,他們不應咒罵命運而應該咒罵自己庸碌無能。在氣候好的時候從不考慮可能出現的變化(在風和日麗的時候不想到暴風雨,這是人們的共同的短處),到了有朝一日惡劣的氣候來臨的時候,他們就只想到逃跑而不是考慮自己怎樣進行防衛。他們希望人民在慘遭征服者凌辱之餘,召喚他們回來。如果再沒有別的法子,這個主意也是好的。但是寄希望於此而忽視其他補救之道,這就糟透了,因為,任何人決不應該因為相信有人日後會使他復位,而自甘倒臺。再說,那種情況或者是不會出現,或者是即使出現,它並不給你帶來安全,因為這是一種懦夫的防衛之道,而不是依靠你自己。而只有依靠你自己和你自己的能力來保衛,才是可靠的、有把握的和持久的。
第二十五章 命運在人世事務上有多大力量和怎樣對抗
我不是不知道,有許多人向來認為,而且現在仍然認為,世界上的事情是由命運和上帝支配的,以至人們運用智慮亦不能加以改變,並且絲毫不能加以補救;因此他們斷定在人世事務上辛勞是沒有用的,而讓事情聽從命運的支配,這種意見在我們這個時代就更覺得可信,因為過去已經看到而且現在每天看到世事的重大變幻遠在每個人的預料之外。
考慮到這種變幻,有時我在一定程度上傾向於他們的這種意見。但是,不能把我們的自由意志消滅掉,我認為,正確的是:命運是我們半個行動的主宰,但是它留下其餘一半或者幾乎一半歸我們支配。我把命運比作我們那些毀滅性的河流之一,當它怒吼的時候,淹沒原野,拔樹毀屋,把土地搬家;在洪水面前人人奔逃,屈服於它的暴虐之下,毫無能力抗拒它。事情儘管如此,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得出結論說:當天氣好的時候,人們不能夠修築堤壩與水渠做好防備,使將來水漲的時候,順河道宣洩,水勢不至毫無控制而氾濫成災。
對於命運,情況正復相同。當我們的力量沒有作好準備抵抗命運的時候,命運就顯出它的威力,它知道哪裡還沒有修築水渠或堤壩用來控制它,它就在那裡作威作福。如果你考慮義大利——它是這些變動的所在地,並且推動了這些變動——你就會看到它是一個既沒有水渠也沒有任何堤壩的平原。如果義大利象德國、西班牙和法國那樣,過去有適當的力量加以保護,這種洪水就不會產生象今日那樣巨大的變動或者壓根兒不會出現。關於一般地談談抵抗命運的問題,我想這就夠了。
但是,我想還專門談談特殊方面。我要指出,我們看見某個君主今日幸福不過,明日卻垮臺,而沒有看見他在性質上或者其他特性上有什麼改變。我認為,其所以如此,首先是由於我在上面已經長篇地討論過的那些原因①,這就是說,任何一位君主如果他完全依靠命運的話,當命運變化的時候他就垮臺。我還認為,一位君主如果他的作法符合時代的特性,他就會得心應手;同樣地,如果他的行徑同時代不協調,他就不順利。因為,人們在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的,即榮耀與財富而從事的事業上,有不同的方法:有的謹慎小心,有的急躁魯莽,有的依靠暴力,有的依靠技巧,有的依靠忍耐,有的與此相反;而每一個人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達到各自的目的。人們還可以看到兩個都是謹慎小心的人,其一實現了他的目的,而另一個則否;同樣地,兩個具有不同脾氣的人,其一謹慎,另一個急躁,都一樣成功了。其原因不外乎是他們的作法是否符合時代的特性。由於我已經講到的原因,結果,兩個人雖然行動不同,卻取得同樣的效果:而另外兩個人行動相同,一個達到目的,而另一個卻失敗了。
①例如第7章、第24章。
盛衰的變化亦由於這個原因:如果一個人採取謹慎、耐心的方式行動,時間與事態的發展情況說明他的行動是合適的,那末他就獲得成功;但是如果時間與事態變了,他就失敗了,因為他沒有改變他的作法。沒有一個人如此謹慎小心地使自己能夠適應這種情況,這是因為他不能夠離開天性驅使他走的路子,還因為他走一條路子亨通已久,他就不能說服自己離開這條路子。因此一個謹慎的人,到了需要採取迅猛行動的時候,他不知所措,結果他就毀滅了。但是如果一個人能夠隨著時間和事態的發展而改變自己的性格,那末命運是決不會改變的。
教皇朱里奧二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那麼迅猛;他覺察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