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我們的力量估計不足,並有雅爾塔協議的約束,但他們還是盡力幫助我們的。東北背靠蘇聯,東鄰朝鮮,這對於我們在和國民黨作戰中的後勤補給和傷病員的護送、安置也是十分有利的條件。”⑦這段論述,從總體上闡明瞭蘇聯在遼瀋戰決戰中所起的作用。
從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形成到遼瀋戰役,蘇聯與東北解放區形成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的密切關係,實際上就是戰略同盟關係。
三、從東北到北京
遼瀋戰役的勝利使東北野戰軍成為解放戰爭最強大的主力部隊,東北則成為中國革命取得全國勝利最重要的戰略基地。使東北部隊儘快出關,恢復和發展東北經濟,支援全國解放就成為中共中央東北局的最根本的任務。
遼瀋戰役期間搶修的鐵路僅僅滿足了遼瀋戰役的需要,遠未達到經濟運營的水平,而且關內外鐵路根本就沒來得及修復。幾十萬東北大軍以及大批糧秣輜重入關作戰,不修復關內外鐵路是不可能的,而要保證幾十萬東北大軍和其他部隊武器彈藥和其他物資的供應,不迅速恢復和發展東北經濟,也是不可能的。要完成這兩項急迫任務,首先需要有大量的鐵路等各個行業的經濟專家、必要的原材料和技術裝置,這些專家和裝置的來源,當然還是依靠蘇聯的援助。還在遼瀋戰役前後和戰役期間,東北民主政權先後透過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中長鐵路局局長茹拉夫廖夫和以科瓦廖夫為首的蘇聯專家組等渠道向蘇聯提出了繼續派遣專家,支援鐵路器材以及其它戰略物資等要求。
1948年9月上旬,林彪致函斯大林,請求蘇聯增派專家,並繼續對東北解放區進行技術和物資方面的援助。林彪在信函中對斯大林已給予的援助表示十分感激,並進一步指出:我們在運輸和工業所需金屬、裝置和複雜器材方面十分短缺,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已經恢復的工業,由於缺少經過培訓的幹部,缺少專門的裝置和材料,生產水平很低,目前只能部分滿足戰爭和居民的需要。黑色和有色金屬、鑄鋼、化工、機器製造和其它的最重要的工業部門,由於沒有本地專家和裝置,甚至還沒有恢復生產。①林彪接著指出目前必須恢復生產的專案:集中在通化和鞍山的冶金和鑄鋼工業,安東和吉林的有色金屬和化學工業,最大的、75萬千瓦的松花江上的吉林水電站以及哈爾濱機車車輛廠。完成這些工作,至少需要兩年,“為此,需要制定與此時間相應的東北地區國民經濟恢復計劃。”但“我們自己沒有從事這項巨大工作的精通專業的幹部。我們請求您派來專家小組,全面研究我們的經濟情況,和我們共同制定最重要的工業部門恢復和投產的統一計劃。”②林彪最後提出所需各種專業的專家為100名,其中:1、計劃工作和國民經濟普通經濟學專家10名;2、黑色和有色金屬專家15名;3、煤炭液化燃料製造、硫酸鹽、鹽酸和硝酸生產專家6名;4、採礦工業,特別是煤炭開採業專家10名;5、大炮、炮彈和子彈生產專家6名;6、木材採伐和木材加工專家6名;7、紡織工業5名;8、金礦勘探專家4名;9、水泥工業專家4名;10、造紙工業專家4名;11、建築混凝土堤壩和裝配水電站專家8名;12、金融專家4名;13、軍事衛生學校教師6名;14、以學院院長為首的工學院教授、教師團12名。③
最初,聯共(布)中央準備接受東北民主政權提出的派遣100名專家的計劃,並擬出了相應的決議(草案)。該決議(草案)決定:擬任命蘇聯部長會議在實施與援助中國民主政權恢復和組織工業生產及鐵路運輸相關的各項措施方面的全權代表1名,分管冶金工業等蘇聯部長會議副全權代表8名。責成全權代表到達東北後,在一個月內完成對各個工業部門的調查,並就恢復和組織生產的最緊迫的措施問題,向蘇聯部長會議提出建議。委託Г。М。馬林科夫在兩週內研究出100名專家小組完成恢復和組織東北工業生產的建議。④ 這一情況說明,儘管戰後的蘇聯經濟百廢待興,但對支援中國東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還是積極的。
但林彪所列出的14個部門所需要的專家數,只是一種估計數字,具體到每個實際部門需要什麼樣的專家,卻沒有詳細說明(在當時的情況也不可能做出詳細說明)。因為每一個部門都有複雜的分工,如果專業不對口,必然造成人才的浪費。另一方面,當時毛澤東訪問蘇聯問題正在做具體磋商,請求蘇聯派遣專家也正是毛澤東訪蘇的一個重要議題。這樣蘇聯就將林彪的要求留待毛澤東訪蘇時一併考慮。⑤10月16日,經斯大林同意,由莫洛托夫將蘇聯的意見,電覆林彪。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