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頁)
斛斯徵不信,大罵趙煚假仁假義。趙煚罵不還口,默默走開。
第二天,趙煚仍來看望斛斯徵,勸他交待罪行,態度和緩。斛斯徵又罵趙煚用心歹毒,趙煚無奈,只好離去,
有人對趙煚的行為不解,問他說:
“對待一個囚犯,大人實在太客氣了,他狂言無禮,不可教喻,大人對他用心,有這個必要嗎?”
趙煚冷靜說:
“他對我成見甚深,罵我幾句也是正常的事。他雖是有罪在身,但若沒有悔意,懲處他再重也失去了警人的大義,我是在用心來升導他。”
數次之後,斛斯徵態度緩和下來,漸漸對趙煚少了敵意。當有人把趙煚的話告訴他時,斛斯徵猛然怔住,心潮大動,他當面對趙煚悔恨說:
“我罪名不輕,也錯怪了大人的美意,怎奈悔之晚矣。若有重生之日,我一定痛改前非,以報大人的厚恩。”
斛斯徵不久越獄逃走,周武帝下令緊急緝捕,從重治罪。趙煚感念斛斯徵已有悔意,便有心救他一命,他對周武帝說,
“一個人只要不犯不赦之罪,給他悔過的機會對國家對個人都有利。如果陛下苦苦相逼,久歷顯宦的斛斯徵知道朝廷機密甚多,他若投奔敵國,對我朝的危害就不可想象了,陛下為己為人,都該赦免他。”
周武帝斟酌之下,下詔赦罪;斛斯徵死裡逃生,至死也沒忘記趙煚的恩情。
【原文】
勢強自威,人弱自慚耳。
【譯文】
勢力強大自然有威嚴,弱者會自感羞愧。
【釋評】
勸誡別人必須自有身價,讓人重視不能僅憑言辭。實力的作用在任何時候都不可替代,實力強大的本身就是最好的警戒。智者有時無法戰勝愚蠢的強者,強者的荒謬有時可以被人推崇為真理,這都是強勢的作用使然。身份低微的人在世俗社會黯然無聲,真知灼見淹沒在人們的趨炎附勢上,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目光向下,從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身上,吸取營養。
【事典】猛醒的田嬰
戰國時期,靖郭君田嬰擔任齊國宰相,威風八面。田嬰大權在握,漸生驕狂之心,他行事武斷,剛愎自用,常常訓誡他人,無人敢反駁他,
一日,田嬰和百官議事,一位大夫和田嬰的意見相左,田嬰的臉色便變得難看起來,不待那個大夫把話說完,田嬰便沉聲說:
“人有尊卑,官有上下,你滔滔不絕,可知國之大禮?你太放肆了。”
有此一責,其他官員紛紛指責那位大夫犯上無禮,那位大夫見事不妙,只好馬上向田嬰賠罪,再不敢多言了。
田嬰把此事對他的門客說了,門客們都心頭一沉,無人發表見解。田嬰感到奇怪,出門詢問說:
“你們認為我做得不對嗎?”
這時,門客中的一個楚國人說:
“大人以權壓人,雖錯也為人恭維為對,大人哪裡聽得見真話暱?”
田嬰直視楚人,冷冷說:
“你分明是說我錯了,你為何敢對我說真話?”
楚人把頭一昂,重聲說:
“我身份貧賤,絕無百官那麼多顧慮,大不了大人把我趕走,這就是我敢於說真話的原因。何況身為大人門客,本該為大人盡忠,我指出大人的失誤,大人方可以為戒惕,不犯大錯。”
曰嬰沒有應答,轉身便走。門客中的一位齊國人眉毛一動,嘆息著對楚人說:
“你的勇氣可嘉,可嘆方式不對,終無效用啊。”
楚人對齊人說:
“以你之見呢?”
齊人平聲道:
“低賤之人,若非危言相向,詭言吊之,權貴者何能感興趣呢?不讓他們好奇心起,規勸他們會有用嗎?”
楚人良久無聲,後說:
“你說得有道理,你應該勸諫大人,為何不作聲呢?”
齊人苦笑道:
“事不緊急,時機未到,我還不想出面。一旦有大事發生,我是不會一言個發的。”
不久,田嬰準備在自己的封邑薛建築城牆,百官畏懼他的權勢,都同聲附合他,有的還贊之曰:
“大人英明遠見,除了大人,又有誰會有這等奇想?薛地築牆,不僅可防賊寇,又可安民保境,實是利國利民的天大好事,應即刻施行。”
田嬰的門客卻大多反對,他們說:
“大人貴為宰相,若為一己之私築城擾民,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