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1/4 頁)
發生利害衝突,陛下只要從大局著眼,下詔勸止,此事也不難解決。”
晉武帝按照杜預的主張辦了,他還命令各地方官親自督勉此事,不長時間,全國不但吏治一新,水利工程也紛紛建成,為根治水患打下了堅實基礎。
從此,晉國連年豐收,國力強盛,終於太康元年(280年),一舉滅吳,統一了天下。晉武帝回首往事,感悟說:
“上天示警,若無動於衷,不思改悔,朕就不會有今日之功了。”
【原文】
神警人者,示以禍也。
【譯文】
神靈對人的警告,表現為人禍。
【釋評】
面對突來的禍事,人們在應對的同時,最該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事情總有它的因果,不找出禍事發生的軌跡,更大的災難便在後頭。做惡事的人輕視“神靈”,迷信權勢和暴力,這不僅與人民為敵,也違背了天理,是不會善終的。對“神靈”的敬畏,不是智者的軟弱,而是他們最富有智慧之處;保有足夠的謹慎之心,才會事事如意。
【事典】顏師古的個性
隋朝仁壽(601…604年)年間,才學卓著的顏師古由尚書左丞李綱推薦,被任命為安養縣尉。尚書左僕射楊素見顏師古其貌不揚,瘦小年輕,心存輕視,十是對他說:
“安養縣政務繁重,百姓難治,你能勝任其職嗎?”
顏師古傲氣上來,開口道:
“我雖不才,卻也未把安養小縣放在心上,正所謂殺雞不用牛刀,我勝任有餘啊。”
楊素感到驚異,但也心有不快,他訓誡顏師古說:
“為人最忌無所敬畏,心躁氣滿,你縱有大才,也用不著盛氣凌人。看你的個性,終不是有福之人吶。”
顏師古到任後,政務練達,處事精明,安養縣被他治理得很好。他志滿之餘,忍不住常向人抱怨說:
“我志在救國大事,懷有大才,不想屈居安養小縣,實在是埋沒我了,這是上天對我不公啊。”
顏師古的好友同情於他,卻也開導顏師古說:
“君子不怨命運不濟,惟自強不息,何必追求高官厚祿呢?以大事小,只要造福於民,也是功德無量。你天天牢騷滿腹,神靈有知,豈不責怪?”
顏師古不聽好友良言,仍自高自大,漸漸疏於政務。怨憤之下,他不禁幹了幾件錯事,被人舉報而被免官。
顏師古返回長安,在家閒居,一時陷入困境。他整天自怨自艾,精神變得十分頹廢。一日,他的一位好友探視他,見他如此消沉,眉頭一皺,出口說:
“你有此一難,在我看來當是好事,你想聽聽其中原因嗎?”
顏師古目光茫然,木然點頭,他的好友接著說:
“你自恃有才,目空一切,放蕩任性,如今丟官在家,應是砷靈對你的告誡。若你能從中自察己失,痛改前非,日後當有大的作為。從挫敗中尋出精進的竅要。對誰都是好事一樁啊。”
顏師古沒有反駁,心中還是堅持己見。他四處託人復官,都沒如願,後因家中生活貧困,他只好以教授學生維持生計。
李淵起兵後,顏師古投奔了他,唐太宗即位後,顏師古被任命為中書侍郎。
官位漸高,顏師古無忌無理的行為也多了起來,他瞧不起比他官位高的人,對沒有才學的官位低的人常出口不遜。一時,許多人都厭惡他。
唐太宗李世民雖愛顏師古的大才,但也對他的缺點提出了中肯的批評,他曾語重心長地對顏師古說:
“—個人才學再高,也不能驕傲對人,盡顯己能,這樣神靈也會懲罰你的。任何人都有他的長處,你應該謙和待人,不該抓住別人的短處不放。”
顏師古口中言是,心中卻不以為意,他私下對家人說:
“我看不慣那些蠢才的德行,難保心有怒氣,實不能和他們做到謙讓啊。遍觀朝臣,又有誰在學問上超過我顏師古的呢?我鄙視他們,難道錯了嗎?”
顏師古驕縱日甚,對清規戒律從不放在眼裡,一年之後,他終因犯有大錯被唐太宗免除了官職。
後來,顏師古因為博學,唐太宗任用他校訂《五經》。顏師古糾正了書中的多處錯誤,唐太宗十分滿意,又恢復了他的官職。
顏師古不記取以往的教訓,不久又舊病復發,隨意責怨他人,處事不公,惹得輿論所不容。唐太宗一再教訓他,讓他自重,顏師古口是心非,犯錯不斷。唐太宗對他深感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