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董元醇上書請求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肅順勃然大怒,他要嚴懲董元醇,有人便勸他說:
“皇上年幼,大人若懲治董元醇,分明是讓兩宮皇太后難堪,大人這是自招禍殃,決不可取。兩宮皇太后母以子貴,這個時候得罪他們,勢必讓她們懷恨在心,一旦她們有心懲治大人,大人還有前程嗎?身為臣子,總要有所不為,人人不該失去兩宮大後的歡心。”
肅順聽之即怒,狂妄道:
“大行皇帝既命我為顧命大臣,我就該勇於任事,不畏權貴。兩宮皇太后不能干預國政,這是朝廷規矩,豈能無端更改?”
肅順於是聯合其他顧命大臣,又以辭職相要挾,終於迫使兩宮皇太后同意懲罰了董元醇。
肅順初戰勝利,十分得意,他對其他七位顧命人臣說:
“兩宮皇太后妄想亂中奪權,我們只要合力同心,她們的圖謀就不能得逞。我們為顧命大臣,用不著怕她們的。”
端華有時十分惶恐,他對自己的弟弟如此專橫甚為憂心。一次,二人閒談之時,他出語對肅順說:
“為臣者和君主相抗,終不是好事啊,我們是否做得太過分了呢?兩宮皇太后看似軟弱,可她們終是主子,我們還是有所顧忌的好。”
肅順笑著搖頭,不屑地說:
“我們八人握有實權,兩宮皇太后又能把我們怎樣?你就放心好了。”
後來,西宮皇太后慈禧勾結恭親王發動政變,八大臣被一網打盡,肅順被公開處斬。
【原文】
敵之不覺,吾必隱真矣。
【譯文】
若讓敵人無所察覺,自己就一定要隱藏真實。
【釋評】
打擊他人,把自己完全暴露是愚蠢的;把自己的真實狀況和意圖隱藏起來,才能迷惑他人,佔據主動,出其不意。不露真客的人最為可怕,他將自己置身暗處,在對手分不清敵友的狀態下,他的所有防範也就形同虛設了。不會掩飾自己的人缺乏智慧,而處處戴著假面具的人卻是智慧走偏了:對所有人都隱藏真實,他的真實一定是見不得人的。
【事典】路巖的失勢
唐懿宗鹹通五年十一月,年僅36歲的路巖被任命為宰相。路巖聰慧過人,但他卻貪贓枉法,他上任伊始便恣意收受賄賂,幹了許多不法之事。
身為駙馬的韋保衡見路巖成為皇帝的新寵,心中嫉妒,正好有人把路巖的枉法之事告訴他,韋保衡於是準備告發路巖。韋保衡的一個朋友聽說此事,急忙趕來對他說:
“聽說你要彈劾路巖,此事當真嗎?”
韋保衡點頭說:
“路巖欺君不法,我有確鑿證據,他是死定了。”
朋友間他說,
“你是為民除害,還是藉此圖進?”
韋保衡疑惑道:
“二者自何區別嗎?”
朋友大聲說:
“區別太大了。若是為民除害,以路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你現在除他不掉不說,反要自取羞辱;若是藉此圖進,也是一條死路,搞不好丟官失爵,家破人亡。”
書保衡臉色驟變,怒聲說:
“你存心詛咒於我,我為駙馬,無論如何也不至於此啊。”
朋友替他分析說:
“以你的駙馬之尊,尚不能位及相位,可見路巖已深得皇上寵幸,無人能及啊。你彈劾於他,皇上不悅,路巖更會從此將你視為死敵,這樣一來,你還會有什麼好下場呢?路巖貪贓不法人所皆知,若無皇上的庇護和縱容,他也不敢那麼大膽。你彈劾於他,一來讓皇上難堪,二來讓路巖生恨,三來把自己暴露,件件都對你不利。不如假意和他交好,有他的贊言,你的升遷便無阻礙;他日設法除之,你就有十足的把握了。”
韋保衡當即改變主意,假心巴結路巖;為了讓路巖把他當作知己,他還多次和路巖一道彈劾迫害揭發路巖的人。路巖得了駙馬這一強助,也求之不得,不久,在路巖的大力薦舉下,韋保衡也被提升為宰相。
路巖的心腹擔心路巖中了韋保衡的奸計,多次提醒他說:
“韋保衡貴為皇親國戚,他百般討好大人,對大人無絲毫反駁,以他驕橫的性格,這實在令人懷疑。現在大人有權有勢,他還不敢異動,一旦情況有變,書保衡就很難說了,丈人不該太信任他。”
路巖從此多了疑心,幾次考驗他。一次,路巖故意對韋保衡訴苦說:
“我身居相位,許多人存心要扳倒我,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