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樊雅被壯漢說動,於是率眾歸順了祖逖。祖逖又分遣使者勸說其他流人首領歸附,在祖逖的大義感召下,流人首領都被爭取過來,自願接受祖逖的節制。
欺心第四
本卷精要
對愚人用欺騙,對智者用柔誠。
尊敬智者,作為一種策略,雖不出於真心但有效。
遊說者誇誇其談或言過其實,必會引起別人警惕,故說者必慎其辭。
不為外物左右,這是不受欺詐的根本之道,受騙的機會就少。
上當受騙,不慍不怒,沉著冷靜才能反擊有力。
【原文】
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
【譯文】
愚蠢的人不能教導他,欺騙他卻有成效。
【釋評】
說服別人一定要明確物件,區別對待。愚蠢的人由於不明事理,白以為是,要想說服他們就不能一味依靠說教。騙人的把戲是不光彩的行為,總有人為達目的屢屢施之,而上當最多的又恰是愚音,這從反面也印證了對付愚人是有效方法。喜聽謊言的人總是對自己缺乏真正的認識,也蔑視他人的能量,他們不辨是非,孤陋寡聞,不可避免地要吞吃苦果了。
【事典】被囚禁的楚懷王
楚懷王十分昏庸光能,他寵信奸臣靳尚等人,而對忠臣屈原並不信任,在他的統治下,楚國逐漸衰落,
秦昭王於公元前306年繼位後,他一邊派兵攻打楚國,實施威懾,一邊又把女兒嫁給楚懷王做兒媳婦,進行拉攏。秦昭王的手下大臣還出主意說:
“懷王愚昧無知,剛愎白用,對這樣的人只能欺騙他。大工不妨以和好為名,讓懷王把太子送到我國為人質,只要太子在我手中,楚國就更好制服了。”
秦昭王完全贊向,於是就派使臣對楚懷王說:
“兩國交好,應該互相信任,堅守信義。大王若能讓太子到秦國,方能向世人顯示大士的減意,我國大王亦會善待太子。如此對秦楚二國部有利,大王不該拒絕啊。”
楚懷王就此事和眾臣商議,大臣屈原極力反對,他指出說:
“秦上若講信義,何必要以太子為質?這分明是欺人之談,決不可信。臣擔心太子落入敵手,不但太子安危不保,楚圍亦會受其要挾,難以自主了。”
靳尚等人卻極力贊成送太子入秦,他們花言巧語,還故作憂心說;
“秦能主動示好,實屬難得,若大王不善於利用時機,一旦秦動怒發兵,楚國就很難抵擋了。”
楚懷王權衡再三,還是愚蠢地相信了秦國的謊言,把太子橫送到秦國做人質。
太子橫入秦之後,就遭到了百般欺侮。太子橫極力忍耐,度門如年。一日,一秦國官員凌辱太子橫,太了橫和他爭辯兒句,競遭到了這位官員的毒打。太子橫氣往上撞,和他廝打起來,一失手把那官員殺死。
太子橫逃回楚國,秦昭王便以此為藉口攻伐楚國,殺死楚國兵士兩萬多,還攻佔了楚國的八座城池。
戰事激烈,楚懷王嚇得手足無措,楚國也亂成一團。靳尚等人主張割地求和,屈原卻力主抵抗,他激憤地說:
“我國一讓再讓,卻屢受其騙,自陷被動。秦本虎狼之國,只有奮起抗爭,才是我們唯一出路。”
爭論未休之際,秦昭王又派人送來書信,信上說:
“我一心一意和大王修好,不想太子生事,殺我國官員,惹得秦國人人憤怒,如此我才不得不發兵。秦楚二國同為大國,又為姻親,戰事一起,百姓受難,我也十分不願。我不想再戰,特邀太王在武關相會,再結友好盟約,望大王勿辭。”
楚懷王見信大喜,高興道:
“秦王有意罷兵修好,我求之不得啊。”
靳尚等人馬上附和說:
“秦無意再戰,可見其心並不在攻滅我國,大王可放心赴會。”
楚懷王興高采烈之狀,屈原見之十分傷感,他沉痛地對懷乇說:
“秦王詭計多端,依臣看來,這又是個陷阱啊。秦王騙大王赴會,其心歹毒無比,萬一他把大王扣為人質,又該如何?”
群臣聳然一動,楚懷王亦臉色一變。靳尚把眉一舉,斥責屈原道;
“兩國交兵,尚不斬來使,何況是大王呢?秦王若無意求和,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作此惡事。你危言聳聽,阻撓大王赴會,居心何在呢寧”
楚懷王深信靳尚之言,於是貿然赴會。他剛到武關,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