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以後對曾氏之子紀澤、紀鴻多方照拂,又協助長兄李瀚章編校《曾文正公全集》156卷,也許,李鴻章是想用這樣的方式,來補報曾氏一生的恩情。
第四章 雲中之鶴(1)
一個人的氣質就是他的內心世界。
李鴻章帶領他的淮軍進入上海之時,由於身材頎長、氣質高遠,李鴻章很快得到一個“雲中鶴”的綽號。這個綽號對於李鴻章來說,倒也形象妥帖。在晚清,比較起眾多庸庸碌碌的高官達貴,李鴻章完全稱得上“鶴立雞群”。這不僅僅指他的身材高大挺拔,還在於李鴻章從來就是一個敢負責任,並且有著自己獨特想法的人。當初湘軍才俊胡林翼第一眼看到李鴻章時,就驚歎說:“如評骨法,必大闊,才力又宏遠,擇福將而使之,亦大勳之助也。”從李鴻章的一些照片,我們可以從外面管窺其內心世界。從照片上來看,李鴻章身材挺拔,冷靜平穩,有著凜凜之威;尤其是李鴻章的一張中年照片,從容倜儻,成熟智慧,意氣風發。這張照片大約攝於平定太平天國之後吧,李鴻章春風得意,一派自信堅毅。至於李鴻章的晚年照片,不怒自威,莊重沉穩之際,能略見一絲慈祥,但在整個氛圍中,有著難以遮掩的無奈和悽楚。到了暮年,李鴻章所呈現的形象便有點悲涼了:他的眼瞼一直浮腫,眼神深邃,冷漠而鎮靜,絕不露出一絲表情,這是一張成熟無比的面孔,面部整體氛圍變得越來越模糊,無懈可擊,刀槍不入,一看就是中國官場文化長期浸淫的結果。從這樣的面孔中,我們是很難揣度一個人真實的心思和喜好的,甚至很難看出個性特徵,一切都是隱藏,都是扭曲,都是深不可測。這樣的面孔絕對稱得上“老謀深算”,它就像深潭一樣,表面平靜,很難看出上面有絲毫憤怒、氣惱、激動的表情,而在骨子裡,卻有著對於事態的洞察,能夠從細微之中審時度勢,迅速作出自己獨特的判斷,或者明哲保身,或者一躍而起,給對手致命一擊。這是一張可怕的臉!中年之後的李鴻章越發變得成熟而冷靜了。
這樣的劃分是指李鴻章擔任兩江總督之後,這一年是1865年,李鴻章42歲,進入了他人生的高峰期。此時的李鴻章再也不是當初那個意氣風發、膽大妄為的書生了,他變得意志堅定,善於沉默,心細如髮,擅長洞察人的內心;他的頭頂一直籠罩著強烈的使命感,那就是為岌岌可危的清國撐起一片天空。這樣的感覺總使李鴻章時常地陷入一種自欺的悲壯中,彷彿天降大任於斯人,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有一個現象似乎可以說明李鴻章的使命感,自從李鴻章當上兩江總督之後,他基本放棄了自己吟詩作畫的愛好,這樣的行為是由於李鴻章對傳統文人官吏的反感,他們總是習慣於自欺欺人,避重就輕,迂腐不實而又欺世盜名。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李鴻章也很擔心過多的詩文容易暴露自己的思想,落下口柄。中年之後的李鴻章變化很大,他很少頭腦發熱,急不可待,他總是把自己埋伏在暗處,低調做人做事。他變得越來越實在,越來越警覺,也越來越勤政,他總有做不完的事情,考慮不完的問題。
李鴻章變成一隻勤勞無比的鼴鼠。每天,他都忙忙碌碌,總有處理不完的公務,總有批閱不完的公文,總有開不完的會議。他的內心也在這樣的運轉中慢慢變得冷血,沒有粗獷奔放的激情,不好色,不賭博,不喜歡揮霍,不愛戶外活動。這樣的生活或許在常人看來無聊而單調,但李鴻章樂此不疲,或者說,他從未在公開場合暴露他的倦容。李鴻章成了中國歷史上長長蟻群中的一隻大螞蟻,在蟻群中,無數工蟻忙忙碌碌,竭盡全力,伺候那隻不勞而獲的蟻后。這樣的存在方式,就是長期以來的政治體制與政治方式。這種政治方式原始、笨拙、專橫,它不僅僅帶來殘暴和專制,同時伴生的,還有機械和木訥。李鴻章在跨入這個機制之後,很快變得麻木不仁,在絕大多數時間裡,李鴻章只能算是一架龐大的、呆板機器上的一個零部件。在他的身前左右,還有著一大堆精於算計、老成持重、不見喜怒的政治木偶們。
好在李鴻章一直堅持做自己的事情。李鴻章就像春秋時代的孟嘗君一樣,在麾下養著一大堆門客。他將當時具有現代思想的知識分子籠絡門下,努力謀求怎樣推動這個笨拙的東方古國一點一滴地進步。當然,在做事的同時,李鴻章還一直不忘修身,這是他多年來養成的習慣了。就像教徒們每天的禱告和懺悔,李鴻章也保持著每天內省,自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也自省自己的道德操守。這樣的舉動,源於他的老師曾國藩,也源於中國文化的傳統。也正因為李鴻章不斷地內省,所以中年之後的李鴻章一直在不斷改變著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