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4 頁)
(三)對水資源的影響。
氣候變化已經引起了中國水資源分佈的變化,主要表現為近40年來中國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珠江等六大江河的實測徑流量多呈下降趨勢,北方乾旱、南方洪澇等極端水文事件頻繁發生。中國水資源對氣候變化最脆弱的地區為海河、灤河流域,其次為淮河、黃河流域,而整個內陸河地區由於乾旱少雨非常脆弱。未來氣候變化將對中國水資源產生較大的影響:一是未來50~100年,全國多年平均徑流量在北方的寧夏、甘肅等部分省(區)可能明顯減少,在南方的湖北、湖南等部分省份可能顯著增加,這表明氣候變化將可能增加中國洪澇和乾旱災害發生的機率。二是未來50~100年,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寧夏、甘肅等省(區)的人均水資源短缺矛盾可能加劇。三是在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情況下,未來50~100年,全國大部分省份水資源供需基本平衡,但內蒙古、新疆、甘肅、寧夏等省(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可能進一步加大。
(四)對海岸帶的影響。
氣候變化已經對中國海岸帶環境和生態系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近5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有加速趨勢,並造成海岸侵蝕和海水入侵,使珊瑚礁生態系統發生退化。未來氣候變化將對中國的海平面及海岸帶生態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一是中國沿岸海平面仍將繼續上升。二是發生颱風和風暴潮等自然災害的機率增大,造成海岸侵蝕及致災程度加重。三是濱海溼地、紅樹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態系統損害程度也將加大。
(五)對其他領域的影響。
氣候變化可能引起熱浪頻率和強度的增加,由極端高溫事件引起的死亡人數和嚴重疾病將增加。氣候變化可能增加疾病的發生和傳播機會,增加心血管病、瘧疾、登革熱和中暑等疾病發生的程度和範圍,危害人類健康。同時,氣候變化伴隨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引發的氣象災害的增多,對大中型工程專案建設的影響加大,氣候變化也可能對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對某些區域的旅遊安全等產生重大影響。另外由於全球變暖,也將加劇空調製冷電力消費的增長趨勢,對保障電力供應帶來更大的壓力。
三、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面臨的挑戰
(一)對中國現有發展模式提出了重大的挑戰。
自然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的丰度和組合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經濟優勢。中國人口基數大,發展水平低,人均資源短缺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因素。世界各國的發展歷史和趨勢表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費量和經濟發達水平有明顯相關關係。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達到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水平意味著人均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必然達到較高的水平,世界上目前尚沒有既有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人均能源消費量的先例。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必然還要持續增長,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將使中國面臨開創新型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的挑戰。
(二)對中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煤為主的國家,在2005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煤炭僅佔,而中國高達。與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相比,單位熱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油、天然氣分別高出約36%和61%。由於調整能源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資源結構的制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又面臨著技術和資金上的障礙,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和消費結構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將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使得中國在降低單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方面比其他國家面臨更大的困難。
(三)對中國能源技術自主創新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中國能源生產和利用技術落後是造成能源效率較低和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較高的一個主要原因。一方面,中國目前的能源開採、供應與轉換、輸配技術、工業生產技術和其他能源終端使用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均有較大差距;另一方面,中國重點行業落後工藝所佔比重仍然較高,如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噸鋼綜合能耗與小型企業相差200千克標準煤左右,大中型合成氨噸產品綜合能耗與小型企業相差300千克標準煤左右。先進技術的嚴重缺乏與落後工藝技術的大量並存,使中國的能源效率比國際先進水平約低10個百分點,高耗能產品單位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40%左右。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最終要依靠科技。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