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醪喚倘擻鍬薔迮履兀空饈塹詼�恪4筇謇此擔�優�渭歉改傅哪晁輳�司⌒⒌潰�畢彩本宓男那椋�腥縞鮮觥V劣謐約汗��鍘⑶焐��剩�蛐砘故且�行桓改傅納��嫌��靼桑�
(九)
曾子曰:“慎終①追遠②,民德歸厚矣。”(《學而》第一·九)
章旨
曾子提醒為政者,應以身作則,重視喪祭禮儀,淳厚民風。
註釋
①慎終父母年邁壽終,謹慎而哀傷地舉行喪葬禮儀。
②追遠按時祭祀遠祖,表達虔敬追懷之思。
析論
為人子孫者,慎終追遠,是情理之當然,也是合於禮法的。為政者喪盡其哀(慎終),祭盡其誠(追遠),自然也是發乎至情,合乎禮法。
世俗之人在親人去世時,往往哀痛莫名,因此舉行喪葬儀節,或許會忽略了恭敬之心;一年四時,祭祀遠祖,或許又顯得恭敬之情有餘,而思慕之情漸疏了。一個人,特別是為政者,如果能慎終追遠,對於世人較易忽略或疏淡的情懷,念茲在茲,從不忽略遺忘,而體現純誠的孝思,其為仁厚主人,自然可知。為政者篤行孝親仁厚之德,以身作則,臣民自然起而認同,蔚成仁孝之風了。因此“民德歸厚”可說是“慎終追遠”的必然結果。
問題與討論
1。 為什麼有子認為“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與“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是否互相矛盾?請加以申論。
3。 事奉父母無違於禮,與“慎終追遠”有何異同?
4。 為什麼做子女的要將父母的年齡牢記心頭?
二、論友
本單元共選錄四章。儒家論交友之道,首重“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因此,先以曾子之言總提綱領。繼而論列三益之友、三損之友,以見慎擇益友,才足以輔仁成德。列次《顏淵》篇“忠告善道”之義,與“四海之內皆兄弟”之義,闡論友道寬弘之旨。
(一)
曾子曰:“君子以文①會友,以友輔仁。”(《顏淵》第一二·二四)
章旨
曾子示人結交朋友,在於論學輔仁。
註釋
①文指文獻典籍。
析論
儒家認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在仁德的完美實踐,因此結交朋友就是要互相規過勸善,砥礪切磋,以實踐仁德。而朋友之間,日常相聚,不但不可言不及義,還必須研習講論文獻典籍之學,以期對於仁德之境、為仁之方等課題作深入廣泛的討論,然後互勉互助,求仁行仁,實現完美的人生。
(二)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①,友諒②,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損矣。”(《季氏》第一六·四)
章旨
論語卷·論孝友(5)
孔子教人擇友當謹慎,以免交到損友。
註釋
①友直結交正直的朋友。友,動詞,結交。
②諒誠信。
③便辟音pián pì,習於逢迎周旋。
④善柔工於媚悅而不誠實。
⑤便佞音pián nìng,習於口語而無見聞之實。
析論
結交正直的朋友,可相與忠告責善,篤守正道;結交誠信的朋友,則肝膽相照,可託重任;結交博學多聞的朋友,可以輔仁遊藝,研習學問。和上述三種人交朋友,接受其熏習陶冶,如入芝蘭之室,久之,不覺潛移默化,也成為君子賢士。
使人受損的朋友也有三種。有些人善於與人逢迎周旋,無論走到哪裡,都擺出一副足恭卑順的姿態;另有些人,待人接物之際,總是表現出諂媚阿諛的臉色;至於伶牙俐齒、巧言浮辭、不學無術、言行不一的人,(新浪讀書獨家首發)更是不少。假使和這些便辟(足恭、體柔)、善柔(令色、面柔)、便佞(巧言、口柔)的人做朋友,時間久了,種種浮薄不實的習氣也會濡染自己的身心,甚至積非成是,而有敗德喪身之虞呢!
孔子叮囑世人慎交益友,修身進德,真是用心深長哪!
(三)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①,不可則止,毋自辱焉。”(《顏淵》第一二·二三)
章旨
孔子告子貢以朋友相處之道。
註釋
①忠告而善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