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榮華富貴本像無底洞,永無滿足的時候。有些人一生汲汲營營,到頭來是一場空,一生為富貴的奴隸,倒不如做好生涯規劃,學習孔子淡泊和樂的人生態度。
(二)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①,韞櫝②而藏諸③?求善賈④而沽⑤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子罕》第九·一二)
章旨
孔子答覆子貢,言己懷才德以待明君之禮聘。
註釋
① 斯此。
② 韞櫝收藏在櫃子裡,喻懷才不用。韞,音yùn,收藏。櫝,音dú,櫃子。
③ 諸“之乎”的合音。
④ 善賈好商人,喻明君。賈,音gǔ。
⑤ 沽賣。
析論
孔子的學問道德很好,這是人人承認的事實,但是他卻課徒而不仕,學生對老師難免有願意出仕與否的懷疑。
子貢是孔門中口才很好的一位,他用美玉做譬喻,來試探孔子的想法,這種問法,非常含蓄,聽得懂固然好,聽不懂也無傷大雅。孔子是何等聰明的人,當然聽懂了。孔子道德學問已修養得很好,所以子貢用美玉來做譬喻,是非常合適的。子貢這種說話的技巧,值得我們學習。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論語卷·論人(11)
儒家的哲學,基本上是以服務為目的,所謂忠恕之道,就是修己安人之道,修己的目的就在安人,所以孔子當然有出仕為民服務的心願,這心願可以從他連答“沽之哉”、“沽之哉”體會出來。
(三)
子曰:“甚①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②。”(《述而》第七·五)
章旨
孔子自嘆其道尚未實行,而人已衰老。
註釋
① 甚過分,此指太厲害。
② 周公姓姬,名旦,相武王,佐成王,制定禮樂制度,周朝因而大治。
析論
周公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他承繼父兄之德,制禮作樂,使周天下大治,後世視之為聖人。魯國是周公的封國,所以周禮盡在於魯。孔子是魯國人,對周公極為景仰,他所傳的道,正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往聖先王之道。他所期待推行的,正是周代制度,所以時時念及周公,因為周公是先王之道,周代制度的代表。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孔子因為時時景仰周公,所以夜裡也會常夢見周公。可是現在年老體衰,已好久“不復夢見周公”,弦外之音就是說不能再見到周代制度了。
孔子年輕時,時時以推行先王之道為職志。《子罕》篇記載子畏於匡,孔子說:“文不在茲乎!”正表明了孔子以文化傳承者自居,而實現周公之道正是孔子念茲在茲的心願。可是年老力衰了,不容易再見到周代制度的實現,於是發出如此深沉的感慨。不過由於孔子的立說傳道,使先王之道成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主流,孔子無愧於周公,我們是否也該無愧於孔子呢?
(四)
葉公①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②。子曰:“女③奚④不曰:‘其為人也,發憤⑤忘食,樂以⑥忘憂,不知老之⑦將至云爾⑧!’”(《述而》第七·一八)
章旨
孔子自述為學之樂以示人。
註釋
① 葉公楚國葉縣尹,姓沈,名諸梁,字子高,僭稱公。葉,音shè。
② 不對沒有回答。
③ 女通“汝”,你。
④ 奚何。
⑤ 發憤自覺不滿足而奮力去做。憤,心求通而未得。
⑥ 以猶“而”,連詞。
⑦ 之無義,介詞。
⑧ 云爾語尾助詞,相當於白話的“罷了”。
析論
每個人都有忘憂、忘食的經驗,喜歡下棋的人,下起棋來,就忘了時間;愛聊天的人,聊起天來沒完沒了;愛打球的人,打起球來,也會忘了時間和憂愁;愛看小說的人,看起小說來,也是沒日沒夜的,總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子路沒有回答。子路沒回答的原因,大概是不知道怎麼樣來形容孔子,孔子知道了,就把自己描述了一番。
孔子自我描述的一段話中,有兩個關鍵的詞語要把握,一個是“發憤”,另一個是“樂”。孔子到底發憤什麼?樂什麼?孔子一生的成就在他的道德,所以所發憤的是進德修業,他為了進德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