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陵區的選擇和後來駐軍的守衛,也顯示了朱棣其人除了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混世魔王之外,也是明代少有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其苦心遠見,在他死後不久便得到了證實,無論是北方的俺答、瓦剌大軍,還是再後來努爾哈赤的鐵騎,都把十三陵視為通向北京的咽喉和畏途,從而費盡心機,不惜餘力進行攻打,但無不又遭到守軍的迎頭痛擊而難以逾越。即使到了明朝的最後階段,曾在中原縱橫馳騁的李闖王,也是從柳溝先入德勝口,再下十三陵,只因居庸關守將唐通投降,才使十三陵變得唇亡齒寒,最終導致北京陷落。
永樂七年(1409),浩大的陵墓工程在黃土山下正式動工,所用軍工、民夫四十餘萬人。就在這年朱棣生日那天,這位皇帝來到黃土山視察自己的壽宮營建情況,並率領群臣飲酒作歌。待百官上壽時為討他歡喜,稱此山為天壽山。朱棣聽罷大喜,即以皇帝的九五之尊,傳旨改黃土山這土裡巴唧的名字為比較順耳動聽的天壽山。
長陵的營建,先後用了十八年時間方完成,朱棣的皇后徐氏於永樂五年去世後,在南京停屍六年,直到永樂十一年,長陵的地宮建成後,才由南京移來入葬,成為開十三陵入葬先河的第一人。
永樂二十二年(1424),朱棣第五次率大軍出征漠北,病死於歸途中。這位在明代歷史的中心舞臺上活躍了二十二年的一代君主,終於走進了十三陵的首陵——長陵的地下玄宮。在那幽深黑暗的地宮深處等著他的,除早已死去的皇后徐氏那冰冷的屍骨外,另有剛剛被勒死的身體尚有餘溫的十六位年輕貌美的妃嬪。
10恭王府夏日紀事
The Summer Tales of Prince Gong;s Estate
文馮不二
圖陳小
二十餘年前,我所在的單位設在北京前海後海之間的一座舊王府——恭王府內。那時我還是單身,無拘無束,索性就住進了王府。
那座庭院叫做天香庭院,我提著隨身衣物進去的時候恰值春末夏初。北方春天來得遲,庭院裡還是一片新綠,夾雜在新綠間的是院子裡、房頂上一人高的枯黃宿草和建築物多年失修的老綠漆色。庭院的正房名叫“錫晉齋”,是一座著名的建築,是恭親王收藏他心愛的寶物——西晉陸機《平復帖》的所在,東、西廂房,一名“樂古”,一名“爾爾”,都是恭王收藏碑版字畫的藏室。因是收藏字畫的院落,所以全部漆成綠色,綠色象水,有防火的意思。據說這個院落“文革”中一直封錮,前不久才開了鎖,因此院中的宿草還未清除,東倒西歪的穿山遊廊也未得修繕。那時我一個人住在這個院子裡,享受著這片綠色,同時也享受著這份悽清與孤寂,經常不自覺地進入《聊齋》境界,幻想著狐仙野鬼的光臨。然而美善良的狐仙野鬼並未來過,倒是我經常“扮鬼”,嚇得那些夜晚來此談戀愛的青年們屁滾尿流。
天香庭院南面院落有六叢灌木,舊曆五月以後開花,花開串串白色,甜香四溢;花形十字冠頂,肥白多姿。因是去鍋爐房開啟水的必經之路,花發期間,去欣賞那雍容富貴的姿態,去領受那沁人肺腑的幽香,就成了每天的晨課,往往駐足久久,不忍離去。以後在紫禁城御花園西側絳雪軒前見一罈這樣的花,看說明是太平花,始知自身竟是太平花下的太平人。若干年後,聽一位老旗人講述,才知道太平花原是皇宮禁苑的上林奇葩,難怪北京之大,也只在紫禁城和恭王府見過這種花。朱家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自家上房階前有兩株太平花,取名“太平雙瑞”。王世襄先生的一篇文章也說自家西窗外有一株太平花。然而這三株太平花都在“文革”初枯死,那時天下不太平,太平花枯死也是一種象徵。朱家晉先生的居處是寬街炒豆衚衕的原蒙古博多勒噶臺親王府,其第二代親王僧格林沁,最為著名;王世襄先生的住所是南小街芳嘉園,出過兩位皇太后(包括一位皇后)的“鳳凰窩”,即北京人呼作“皇姥姥家”的慈禧孃家舊宅。大約也只有這樣的皇親國戚的宅邸,才能得到太平花這樣的內府珍卉。傳說太平花原產四川青城山,原名豐瑞花,北宋時貢入汴京,賜名“太平瑞聖花”, 紫禁城的太平花,是乾隆平定大小金川時由四川移來。另外,清末的兩朝帝師翁同也喜歡太平花,恭親王曾親折數枝以贈,想來恭王爺所折之花必定是在恭王府這六叢之間的。
仲夏季節,天香庭院裡四株參天老槐濃蔭四合,連房頂瓦片間也生出密密的高草,厚厚的綠色,彷彿一層屏障,把暑熱擋在了院外。院內的陳年枯草已經打掃乾淨,但新生的草,幾場雨後,又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