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淪陷時期女作家選集,1986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
(17)《梅娘近作及書簡》,80年代以來散文、書信集,2005年北京同心出版社出版。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本書序:評說梅娘(1)
文/ Norman Smith(加拿大)
一、簡 述
上世紀1939年到1942年間,梅娘陸續推出了她創作的三部小說:《蚌》(1939)、《魚》(1941)和《蟹》(1942),這是她的三部力作,反映的是在日本佔領下的中國北方的女性,為實現自己的理想所做的努力,反對由於殖民者及原有的封建勢力對女性施加的種種摧殘,企圖掙出傳統的諸如“賢妻良母”類的觀念的束縛,爭取女性的獨立自主。梅孃的作品當時很受歡迎,有一項民意調查:“誰是最受歡迎的女作家?”她和上海的張愛玲雙雙並列榜首,出現了“南玲北梅”的評說。儘管當時她們寫作的環境十分惡劣,梅娘和張愛玲都以原創的天才,在日本佔領者對她們的筆觸有所限制的情況下,在文學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抗日戰爭勝利,中國開始內戰,兩位作家的生活道路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轉折。張愛玲移居香港和美國,成為人們崇拜的作家,成了一個偶像,梅娘則留在了中國。
由於反抗外國資本主義強敵和強調民族抗爭的政治需要,1957年後幾年的中國,把戰爭時期沒有宣揚中國民族主義的作家列為兩個極端,要麼是突出抗日的作家,要麼是漢奸,把當時的文學現象作為歷史的分支;作者或者被遺忘,或者銷聲匿跡,或者被整肅。作為淪陷區最主要的作家之一,梅娘受到了不公正的整肅。
其實,漢奸與反抗並不是當時日本佔領區惟一可能存在的兩種生存方式,對這種現象的體認開始在一些學者之間進行,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是Howard Goldblatt,他在研究“滿洲國”著名女作家蕭紅的文章中指出:蕭紅被描述為愛國主義作家的同時,應該注意到:“在蕭紅的作品中,顯而易見的是:她批評民族主義是一種家長式的觀念。”沙金城也認為:蕭紅始終沒有忘記在作品中表現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主題,蕭紅作為中國北方的先鋒女性,在過分強調國家的評說裡,她的這個主題被忽略了。
蕭紅1934年逸出“滿洲國”後,梅娘是第一個浮出水面提倡婦女革命的主要女性作家。北京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的所長張泉認為:“梅孃的小說《蚌》、《魚》、《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透過朦朧的女權主義,實現了梅娘描寫現實、暴露現實的目標。她對在日本帝國主義控制下的中國婦女的狀況做了真實的描述……”透過她的這種努力,她得到了同時期的中國作家和日本作家的讚賞,也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她的成功揭示瞭如果中國女性有效地利用日本殖民者控制的間隙,她們就獲得了批判的機會、批判男性中心社會對女人施加的鉗制。
二、一位女作家的誕生
梅娘(孫嘉瑞)於1920年12月22日出生在海參崴,在吉林省長春市長大。她的父親孫志遠在孩童時代就和他的家人一起從中國山東省的招遠縣移居到了長春,他從給英國洋行做小使做到民族資本家。梅孃的母親是庶室,在梅娘生下不久被父親的原配夫人逼迫出走自殺。儘管如此,梅娘和父親的關係很好,她父親鼓勵她自立(像男人一樣),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梅娘就敢騎馬穿越街道,震驚四鄰。當她4歲的時候,在家裡,同時接受了中西教育,她跟一箇舊式的老儒學習,跟一個俄國老師學習英語。1930年,當她10歲的時候,在吉林省女中初中正式學習,並開始過寄宿生活。全部只有女孩子的環境和課本的教育和她原來的家庭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段生活激發了她對婦女問題的濃厚感情。
1931年9月,學校剛剛開學,日本便侵佔了整個東北,梅娘只好停學回家。不久之後,孫志遠拒絕了出任“滿洲國”中央銀行副總裁的職位,他們全家到華北旅行。由於“滿洲國”對資金輸出的控制,他們很拮据,只好又回到了日本佔領下的家鄉。梅娘父親迴歸“滿洲國”的決定是當時很多中國人的縮影。他們抵制日本的佔領和統治,但他們別無選擇。大半個中國都處在戰爭的災難之中。
1934年,梅娘重新回到學校上學,日本佔領者對孫中山主義和中國書籍是禁止傳播的。在吉林省女中,日本教員提倡女性要“馴從”和“端莊”,梅娘她們暗地裡閱讀蕭軍和蕭紅的作品,暗地裡閱讀能夠找到的中國書籍。她出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