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2/4 頁)
跑去跟米皇后閒話家常去了。
顏神佑這裡,無官無職,姜氏去見米皇后,她就帶著兩個弟弟在家裡玩耍。等姜氏回來了,一家人再往邰陽公府裡到楚氏跟前過年。
楚氏已知顏肅之要回昂州,卻又故意不問顏肅之計劃,只與姜氏說些育兒經。八郎病才好,姜氏聽楚氏這麼個有經驗的人說話,自然是分外用心。柴氏、鬱氏、顏神佑等又跟著一旁聽,間或有插個言。顏孝之便與顏肅之說些朝廷裡的事情,說趙忠已經開拔,但是糧草似乎有些接濟不上之類。
一時之間,男的說國事,女的說家事,顏家居然有點像個正常的家庭了。
年初二,走親訪友,先到姜家。今年姜家弟兄仨都在家,姜戎、姜師是自己有女婿,姜伍是因為兒子的事情。本事就是作好的提前投資,給姜雲娶了阿婉。現在金井欄造反,五王表章又到,頗有些要興師問罪的味道,讓姜伍有些慶幸,這一注下得早,面上好看多了。
席間,同是回孃家的大姜氏有些不捨,對姜氏道:“京城金城湯池,比外州安全得多,何必這麼急著回去?擔心昂州有事,你與孩子們才更該留在京裡。”
姜氏道:“昂州新城結實呢。”
大姜氏還是不信,埋怨道:“你也太賢良了!”
顏神佑笑道:“那城是我看著建起來的,真的很好。”
大姜氏道:“昂州能有多少人?又能拉出多少兵?我看不大……”
一語未畢,外面又攘動起來。蔣氏問道:“怎麼回事?”
一個穿著一身新、頭上也扎著紅繩兒的侍女出去看了一回,回來臉上便帶了一點驚惶,進來跪下道:“外面傳說,又有人造反了。”
“什麼?”連顏神佑都驚訝了,在她的預估裡,真要走到這一步,還得等趙忠打完了這一仗。哪怕趙忠有本事,天時地利都不佔著,人和也談不上,這一仗也要拖一陣兒——來回至少得有三、四個月。到時候為了支付這一筆軍隊開動的費用,國庫必然空虛,大軍所過之處生活也要艱難些。
那時候過不下去的人才會更多,亂子才會起來。
沒道理現在就起來了呀。
侍女道:“今天大家都走親戚,路上人多,打城外進來報信的就引人注意,前後三撥,同時趕到的。想不知道都不行。丞相家、太尉家、大將軍家、尚書令家等幾處都是賓客盈門的時候將人叫去宮裡,如今京城已經傳開了。”
女眷們面面相覷,都鬧不明白這是怎麼了。顏神佑也奇怪,心道,難道這裡還有個什麼太平道不成?約好了過年起事?不然怎麼會這麼齊整呢?
正疑惑間,又有宮使來傳姜戎入宮議事,見顏肅之也在,將他也捎帶上了:“聖上也宣您呢。”
————————————————————————————————
顏肅之與姜戎一齊入宮,才知道這回事兒不小。朝廷秘密調兵,冀州固然不知,旁的地方也不知道,見冀州做得紅紅火火的,便有人想渾水摸魚。都依葫蘆畫瓢,金井欄說是奉齊王討公道,其餘三個一個便說要依附金井欄,一同襄助齊王。
又一處卻是做了個祥瑞,在魚肚子裡埋了塊丹砂書就的帛書,自立為王了。
最後一處最搞笑,假託的是前朝的名義。且不說前朝還有沒有流落在外的宗室,便是有,前朝末帝之時,可比虞喆還要荒唐。這樣都有人跟著一起造反,可見眼下的日子確實是有些過不下去了。
虞喆氣急敗壞:“這都是怎麼了?!”
鬱陶勸他道:“陛下且息怒,商議正事要緊,三路急使入京,怕是瞞不住了。便放開手腳,增兵吧。”
這三處與冀州離得很近,便急命趙忠滅了金井欄之後,順手再收拾這三個毛賊。後續的兵馬與糧草,也不再遮遮掩掩的,糧草從京城附近的敖倉裡撥出,又抽調了京畿附近五萬人增援。
顏肅之趁機道:“臣越發不放心昂州了,收拾收拾便回。”
柴丞相硬著頭皮道:“昂州可不能也出事了,冀州之事,調這些個兵馬糧草,昂州再要用,可就擠不出多少來了。”
虞喆聽懂了暗示,問道:“去歲租賦不是才入庫麼?”
柴丞相道:“五王久有不臣之心,彼處報災多年,不但不繳稅,反要朝廷賑濟,已經去了一大筆收入了。餘下的,還有三分之一要修陵呢。如今大軍開撥,路途又遠,哪怕跑到冀州,金逆束手,即刻返回,一來一往也要近兩個月。”
管過後勤的都知道,兵馬出動的消耗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