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第3/4 頁)
比呆在原地要多得多。這裡面還得算上運輸成本,路上的損耗。打仗什麼事都能發生,輜重被劫什麼不要太常見。
顏肅之聽了,再不敢再插一語。說了,要他昂州出錢出糧怎麼辦?他跟顏神佑說的時候是正義凜然的,寧願多出一點錢糧,也想要朝廷穩。可真到了眼下這個地步,他還是直覺地選擇了自保。昂州窮啊,填不了這個無底洞不說,還得將本地人民拉入水深火熱之中。
這京城真不是人呆的地方!走!趕緊走!
顏肅之開完了會,當天催唐儀把兒女都打包了,第二天跟楚氏辭行,帶走了顏孝之的次子顏希仁。命家中快速打包好行李,準備第三天陛辭。
結果當天夜裡,唐家來信,招娣的二妹,六郎的二姨子突然高燒不退,她走不了了!
一個走不了,其他人也得走,等局勢穩定下來了再回來。
第三天,顏肅之正式向虞喆辭行。虞喆還頗為不捨,言詞殷切,盼望著顏肅之為他守好昂州。
顏肅之:……我還是走了吧!
扭頭帶著老婆孩子家產,基友他閨女兒子,自己侄子等等一行人,麻溜地跑了。
昂州城,闔州上下,都盼著他們一家回來呢!
☆、151·回到根據地
從京城到昂州這一路;走得比哪一次都累。以往行走;只是自家人;這一回卻是帶了親友的。三郎、五郎還好,有親生母親鬱氏跟著;阿萱姐弟幾個與顏希仁的父母卻是不在的。這都要顏肅之夫婦兩個操心;顏肅之這輩子還沒怎麼照顧過別人家的孩子。徐昭和姜雲都是成年人了;是去打下手的;那個不算。
又有八郎,才病癒,姜氏還怕他復發,更要照看。顏肅之還擔心走到一半被追回;想早點回去。
是以這一路都累得要命。
顏神佑還要與阿萱等一處作伴,好在阿萱離京之後臉上常有的嘲諷表情漸漸消失;想是與嘲諷物件離得遠了的關係。卻又時常擔心:“不曉得二孃如何了。”
她口中這個二孃,是突然發病的妹子阿菁了。
唸叨不幾日,唐儀的信追了上來。顏肅之展信一看,臉色就變了,命人喚來顏神佑,將信遞給她看。顏神佑還以為是京城或者昂州出了什麼事情,也換上凝重的表情,接過來一看,卻是阿菁夭折了。
顏肅之道:“慢慢說與阿萱她們聽,一母同胞的妹子去了,也是要穿孝的。”
顏神佑道:“速發信回京,這回不用瞞著了,便說因阿菁染病,唐伯父將兒女們送出城躲避時疫。”在烽煙四起的時候,身為虎賁卻這麼悄悄地道幾乎所有的子女送出城,本來就是一件不好解釋的事兒。原就是瞞著人的,施了好些個障眼法。
現在阿菁一去,什麼障眼法都不用了。
姜氏又命開箱籠,翻揀麻布等物,命人給阿萱姐弟三個做孝服穿。阿萱與阿菁都是在室女,互相之間穿孝就重,需要互穿一年孝的。這與是不是未婚而亡並無關係了。
顏肅之又忙遣人急往京中送信。因拖家帶口,走得其實並不快,大隊人馬幾日的腳程,快馬也就一日夜急馳的功夫。顏肅之的信送到之後,唐家的喪事才剛辦。因是未嫁之女,又未成年,趕上還有造反的,唐儀趁勢便削減了喪事的規模,對外也照著顏肅之信裡寫的,道是送了其餘子女出城躲避時疫了。
這個理由很合理。很多人家遇到什麼病得太兇的時候,都會來這麼一出。
讓出主意的顏神佑沒想到的是,唐儀這麼做,是為了掩飾他把子女送出去的事實。街坊鄰居聽說了,卻有不少人覺得這個理由很不錯,竟也有人似乎是吸取了一點“丙寅之亂”的教訓,雖然不覺得京城會出問題,還是為防萬一,紛紛送幾個孩子出去,保留一點革命火種。
這也是與唐儀殊途同歸了。
弄到最後,送出去的孩子多了,搞得整個京城都開始慌亂了起來,好像真的是有什麼時疫了一樣。不特是唐家這樣的權貴人家,連普通百姓人家,覺得孩子寶貝的,也往城外親戚家裡送去避一避。
姜家也趁機命姜戎之長子姜玘攜妻兒往自家塢堡去“避時疫”,實則是整訓部曲,以防有變。
京中的變化經由輿部傳到顏神佑手上的時候,她看到這紙條,不由愕然:“真到了這個地步了麼?”
這麼容易被驚動,可見人心是不穩的了。不知道趙忠那裡,又是怎麼一番境況了。這個時候,不是做將軍的想太平就能太平的了的,前頭撲滅了,後頭朝廷不給力,又能再造出再多的亂黨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