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開始:“爸爸,你知道嗎?”接著,津津樂道地報告學校裡發生的一件件小事,學校成了她快樂的源泉。
不過,如果我盲目欣賞這種“放羊”式的教育,女兒一定不會取得今天的成果。在美國的小學甚至初中階段,基本的、面對大眾的普及教育的要求並不高,許多學生和家長沒有認識到,僅僅達到這些學校的基本教育程度,絕對不足以應對日益加劇的競爭。不少對美國教育不甚瞭解的華人家長,被孩子輕輕鬆鬆拿回來的一個又一個“A”所迷惑,直到十年八年以後,才大夢初醒,可惜為時已晚。
我在既讚賞美國小學教育的寬鬆、開放和自主的同時,也珍惜發揚中國傳統教育的經驗,對女兒進行過不少重複性、熟練性的訓練,比如說大量練習解數學題。我把這種思維叫作“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
在欣賞美國教育方式時完全否定中國傳統教育的優點是很不科學的。相反的,應該將中國與美國教育的經驗和特點結合起來。
從數學來說,熟練、勤練幾乎是在基礎數學學習階段的唯一辦法,雖然我並不認為這種數學訓練的辦法培養了所謂的邏輯思維,但是,適當的題海訓練,對幫助孩子練就在一定的壓力下,具備較好的“應試”本領是不可忽視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應試”本領也是一種很重要的素質。必須承認,我女兒早期數學學習完全採用中國式的題海戰術。她上小學、初中時參加地區數學比賽曾得過第一、二名,上高中的頭兩年,還五次獲得州數學比賽的一至四名。這些都是得益於題海戰術的訓練,練到很多題目都見過,根本不必思考就能答題。後來,她的數學比一般學生超前好幾年,到高中十一年級就學完微積分並透過全國“統考”,相當於大學兩學期的課程,以至上大學時免修數學。
“放羊”和“開小灶”(2)
美國面向七八年級學生的最高階別的數學比賽是“數學大賽”( MATHCOUNTS ),由美國專業工程師協會和美國數學教師委員會發起舉辦。我提早一年為她訂購了一箱子10年來的“比賽真題”。“數學大賽”有地區賽、州賽和全國賽,每年的實際賽題都超過100頁,題解也有近百頁。她參加了4人組成的校隊,獲得克薩斯州團體第二名。據統計,每年參加全美“數學大賽”決賽的250人中約有1/3是華人!他們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由於華人的“數學天分”而成功的?還有多少人不是由於中國式的“題海戰術”而成功的呢?
我深信,許多中國孩子在美國的成功,大部分得益於他們家庭的東方文化的影響,得益於在中國接受基礎教育的家長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維的潛移默化。中國傳統教育中目前正在廣受批判的某些方面,其實正是在美華人子女獲得成功的方法。不承認這一點是不公正的,放棄這個“祖傳”至寶是不明智的。至少,以我自己的經驗和觀察,我女兒和其他華人孩子早期教育的成功,正是這種中國式教育方法在崇尚美國教育的中國家長不知不覺的運用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不要讓學校干擾教育(1)
我從來不讓學校教育干擾我的教育。
——馬克·吐溫
不能達到自己教育目標的學校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無論是“好”學校還是“差”學校,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干擾實現自己教育目標的現象。學校教育如果不能滿足自己的教育期望即人生目標,反而干擾孩子實現這個目標,就要設法改變它,終止它或者遠離它。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自己的教育目標,把教育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千萬不要讓學校教育干擾了自己的教育。
人的興趣愛好、特長和能力常常是在小學、中學階段培養起來的,如果在這個階段思想被禁錮,各方面的特質沒有得到充分發展,長大以後再塑就困難多了。
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話:“我從來不讓學校教育干擾我的教育。”他說的“學校教育”顯然指的是在學校老師的教學範圍和壓力下,為不感興趣的科目,為成績而被動學習涉及面較窄的知識,“我的教育”指的則是自我教育和人生的教育。
他認為,“我的教育”所學到的知識,遠遠勝過從學校裡學到的知識。
我認為,教育,就應該是完整的教育,是包括方方面面的,不應該侷限於教科書上有限的知識。
很多人認為,在美國教育的小學階段,學校裡並沒有教多少有用的知識。他們在對美國“基礎教育”失望和無奈之餘,不知如何應對,雖然有的家長,喜憂參半地讓他們的孩子走了跳級的路,但是一個孩子一生中能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