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幾級呢?以我之見,許多華人孩子即使跳兩三級之後,他們的數學還是可以領先的。那麼,接下來呢?難道還要不斷地跳?
我倒對人們常常抱怨美國學校“不教”什麼東西的現象不以為然。中國的數理化基礎看起來很強,奧林匹克競賽遍地開花,相形之下美國數學教育很差,可是為什麼美國的數學家並不比中國少呢?
我想,學習的問題在於自己,我認為,美國小學裡“緩慢”的教學進度反而是可喜可賀的,它給了孩子們充足的空間,讓孩子獲取更多各自感興趣的東西,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擁有一個自我發展的機會。如果學校裡的功課極為繁忙,孩子們還怎麼會有時間和精力做自己愛做的事情,開發自身的思維和潛力呢?怎麼能夠為自己特定的人生目標,學習和培養某些特定的知識、能力和技能呢?學校寬鬆的氣氛反而給了自身發展以條件,讓孩子可以自由揮灑,開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這實際上是“壞事”變好事。
家長應該抓緊孩子的這一階段,探索孩子的興趣志向,根據孩子的特點,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為孩子安排各種學習和活動。千萬不要荒費這個大好時機!我就是從女兒的學前班開始,直到五六年級這一段最寬鬆、最重要、最寶貴的時間裡,培養了對她產生終生影響的愛好、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鍛鍊了獨立的和較成熟的思維。
我的辦法是,在這個階段給她大開“小灶”,安排很多課外自學計劃,參加校外活動專案。比如,解數學題、練打字、學芭蕾和民族舞蹈、學鋼琴、學游泳、大量閱讀課外讀物、練寫作、學習法語西班牙語、背SAT/GRE單詞,等等。當然,這都是要好好計劃,想辦法讓孩子在愉快的狀態下接受的。
廣泛的涉獵,有意培養的興趣愛好,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課外學習打下的堅實知識基礎,融會貫通成了她的品格,使她從小養成勤奮自主的習慣。從六七年級開始,她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意識就非常強,遇事很有主見。進入大學,考入法學院,直至找到最好的工作機會,都是依靠她自己謀劃、自主思考、自我決定的,一路走來,坦坦蕩蕩。
絕大多數孩子,包括後來很成功的孩子都不是“天才”,我女兒亦然。如果把她放到中國的重點中學裡,在幾百人一致的訓練環境下,不要說脫穎而出,恐怕保住中游都不易,哪能涉獵廣泛的知識和掌握許多技能?她之所以能夠全面發展,具備廣闊的知識和能力,就是因為在她關鍵的童年、少年成長期,擁有自己的空間,進行了早期的人生設計,並非由於所謂的聰明和“天賦”。
教育和學習應該是有意義、有目標的,應該圍繞人生理想來進行。如果學校的教育無法實現自己的教育和人生目標,就是干擾了自己的教育,就不是好的教育,就要想辦法改變它、終止它或者遠離它。
美國有一些家長認為有的學校干擾了他們孩子的教育,於是就不讓孩子上學校,而讓他們“在家上學”,叫做Home schooling。根據美國###公佈的2003年的統計資料,美國有110萬名5至17歲的學生是“在家上學”,佔全美學生人數的。家長決定讓孩子在家上學的原因各種各樣,其中的父母認為,家裡具有比學校更好的學習條件。這些家長認為,讓孩子在家上學,達到了令自己滿意的教育目標。有位家住加州,名叫莉蓮的女生,就是一位全美有名的在家上學的優秀學生。小時因為數學很好,學校沒有好的數學老師,加上學校的課程使她沒有足夠的時間拉小提琴,母親決定讓她在家上學,自己當老師。她4歲學琴,9歲開始在專業演奏會上表演,母親教她到16歲。此後,她到附近的社群大學上課,18歲時已經修滿100個大學學分( 一般大學畢業需要130學分 )。她是專業四重奏的首席小提琴,時以獨奏小提琴手的身份與交響樂團協奏,到歐洲巡迴演出。1998年她被《今日美國報》評為全美最優秀的10名高中畢業生之一,普林斯頓大學根據她3頁長的簡歷和她媽媽寫的推薦信錄取了她。2001年,《今日美國報》從全美各大學推薦出的682名大學生中,將她評為全美最傑出的20名大學生之一。她在普林斯頓大學學數學,4年總成績,沒有一個B,2002年畢業時,獲得全美大學畢業生的最高榮譽——羅德學者,到牛津大學攻讀數學專業研究生。這是無數不讓學校教育干擾自己教育的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
不要讓學校干擾教育(2)
有的學校雖然很“好”,但是,並不適合每一個人,好學校不可能對每個人都提供最合適的教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