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把畢生的心血和精力貢獻給了黨和人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包括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建設、軍事鬥爭、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工作以及他崇高的偉人風範;他的思想系統完整、深刻、豐富,是黨的歷史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學習和銘記。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對父親思想的理解和體會。
一、陳雲同志的思想方法凝結著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
理解和運用我們黨始終強調要學習哲學,領導幹部要善於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陳雲同志在這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他的領導風格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都表現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哲學思維。父親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不僅自己孜孜不倦地學哲學,還大力倡導在全黨學習哲學。他多次講,“只有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學好哲學,終身受用”。他認為,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學習正確觀察問題的思想方法,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對於把握客觀規律,推動各項工作“有根本的意義”。父親一生堅持“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15字名言,他自己詮釋,前9個字是唯物論,後6個字是辯證法,總括起來就是唯物辯證法。這15個字是他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的高度而精闢的概括,代表了他哲學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一個充滿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原則,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貢獻。父親關於掌握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論、注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的觀點,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陳雲同志的經濟思想凝結著對中國經濟
建設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父親長期領導全國財政經濟工作,他從中國國情出發,不斷探索和把握經濟執行規律,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經濟思想,對中國經濟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戰爭時期,他重視經濟鬥爭的作用,提出了“經濟—武裝—再經濟”的工作方針。在中央蘇區時,他走進工廠和作坊,調查研究,關心軍需生產,解決實際問題,撰寫了《蘇區工人的經濟鬥爭》一文,發表在中央局機關報《鬥爭》上,對蘇區經濟建設有著重要影響。新中國成立以後,他積極探索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倡導者和推動者,從新中國成立初期認識到私人資本存在的意義,到提出“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重要論斷;從“文化大革命”後期提出要研究資本主義國家、“摸著石頭過河”,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率先提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必須要有市場調節,突破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構想。他強調必須按經濟規律辦事,建設規模必須同國力相適應,經濟建設必須做到綜合平衡,正確處理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係,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健康發展。他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經濟建設的最終目的,強調關係人民生活的事是第一位的大事,經濟建設同人民生活必須兼顧和平衡,“一要吃飯,二要建設”,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強調“無農不穩”、“無糧則亂”。這些都是陳雲同志經濟思想的精髓,包含著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內容,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我們黨領導經濟工作和經濟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
第11節,
三、陳雲同志的黨建思想凝結著對黨的
發展重大問題的戰略思考父親在延安時期曾兼任七年中央組織部部長,在改革開放初期又兼任九年中紀委第一書記,對我們黨的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始終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從歷史、全域性的角度思考黨所面臨的重大問題,總結反思黨自身建設的經驗,形成了既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相一致又有自己特點的系統的黨建思想。他強調堅持黨性,要求共產黨員的革命人生觀不是一個時期一個階段的事,而是要到“底”,是一生一世、一輩子。早在1939年,他就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共產黨員的具體標準,第一項就是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他倡導全黨要加強理論武裝,認為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是黨的政治優勢,是革命和建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他高度重視民主集中制,認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線,集中統一是黨的力量保證,要求各級領導班子都要實行集體領導制度,領導幹部尤其是中青年幹部要注意學會按民主集中制原則辦事。他把基層組織建設和幹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