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還是對於緬懷陳雲同志為我們黨所建立的不朽功勳,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當年紅軍第二次進軍遵義時,毛澤東同志曾寫下著名詩篇《憶秦娥·婁山關》。詩中寫道:“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個個未知領域,也如同軍事上的一道道關隘一樣,只有經過刻苦鑽研才能被攻克。讓我們大家發揚紅軍的長征精神,用手中的筆去攻克科研中那些“如鐵”的“雄關”,不斷“邁步從頭越”吧!
在第四屆“陳雲與當代中國”研討會上的會議總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秘書長張星星
(2010年5月27日)我們這次學術研討會緊緊圍繞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密切聯絡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深入學習、研究陳雲同志關於黨的建設的思想和實踐,為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程序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程序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程序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作出了多方面的探討,取得了重要的收穫。
本次會議研討的主要內容和收穫,可以概括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學習陳雲同志密切關注黨的建設,牢牢把握這一重要法寶,
把黨的建設的優良傳統和基本經驗運用於新的偉大工程陳雲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參與了黨中央在不同歷史時期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多次在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在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曾經長時間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紀委第一書記,始終如一地密切關注黨的建設,把黨的建設擺上重要的戰略位置,注重總結黨的建設的經驗和教訓,積極探索黨的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在黨的建設各個方面都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和觀點,成為黨的建設的卓越領導人。
本屆研討會有13篇論文著重研究了陳雲同志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對黨的建設作出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概括和總結了陳雲同志對黨的建設作出的重要歷史貢獻。遵義會議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兩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陳雲同志不僅親歷了這兩次重要會議,而且作為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對實現兩次偉大的歷史性轉折發揮了重要作用。遵義會議紀念館陳松、費侃如撰寫的《陳雲與遵義會議》和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兼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朱佳木撰寫的《改革開放初期的陳雲與鄧小平》、中央文獻研究室宋毅軍撰寫的《堅決恢復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和組織路線——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鄧小平、陳雲與黨的建設》,深入研究和闡述了陳雲同志對兩次重要會議和兩次偉大歷史性轉折作出的傑出貢獻。抗日戰爭時期,陳雲同志擔任7年的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對黨的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有重大建樹。中央黨史研究室李蓉撰寫的《試論陳雲思考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建設問題的幾個特點》,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深刻分析了這一時期陳雲黨建思想的整體性、針對性、預見性、深刻性、指導性等重要特點。當代中國研究所(以下簡稱當代所)李正華撰寫的《陳雲晚年的黨建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劉國新撰寫的《陳雲建黨思想再認識——以中共十七大黨章為視角》和淮陰師範學院王家雲等撰寫的《陳雲對黨建工程的奠基性貢獻——從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的〈決定〉談起》,著重研究探討了陳雲同志在新時期的黨建思想和實踐,並結合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闡述了陳雲黨建思想的重要現實意義。
第8節,
二、學習陳雲同志關於加強學習的思想,堅持把思想
理論建設放在首位,提高全黨的思想政治水平陳雲同志高度重視黨員特別是黨的幹部的學習問題,把加強學習作為黨的建設重要環節。在延安時期,他就提出“學習是共產黨員的責任”,對共產黨員的學習問題作出系統的論述。新時期以來,他又反覆倡導學習,特別是強調要學習哲學,指出:“要把我們的黨和國家領導好,最要緊的,是要使領導幹部的思想方法搞對頭。”他從實踐經驗中總結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交換、比較、反覆”的15字箴言,對堅持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作出了重要貢獻。
本屆研討會有12篇論文集中研究了陳雲同志對黨的思想路線、思想理論建設和關於共產黨員學習問題的重要貢獻。安徽省社科院邸乘光撰寫的《陳雲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貢獻》,系統研究和闡述了陳雲同志作為黨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