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會有更多的不解之謎獲得破解,屆時,我們會更清楚地看到易患病體質與不易患病體質的差別所在。但是,即使證實了吸菸者屬於不易患病體質,也不能完全解決吸菸的問題,還必須考慮被動吸菸給他人帶來的危害。如果屬於易患病體質,就算自己不吸菸,也仍有可能因為吸食他人的“二手菸”而短命或者患病。因此,吸菸問題並不只是關係吸菸者本人的問題,而是早已成為了人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
③ 就算現在戒,也為時已晚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差不多在5年以前,一位63歲的老大爺來診所看病,他過去曾是一位每天吸40支菸的老煙槍。在他60歲時,聽別人說“戒菸10年後,患肺癌的機率與不吸菸的人大致相同”,心想“既然過10年才會跟不吸菸的人一樣,那就抽吧”,於是,仍然繼續吸菸。之後又過了一年,一天晚上,他由於呼吸困難被送到了醫院,確診為肺氣腫,以後便開始經常來醫院看病。肺氣腫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疾病,當我問他“您知道吸菸會導致肺氣腫嗎?”的時候,他很難過地答道:“不知道。要是早知道會得肺氣腫,當時肯定就把煙戒掉了。這個病真的很痛苦。” 。。
找各種理由吸菸(2)
④ 與吸菸的危害相比,戒菸的精神壓力對健康的危害性更大
京都大學人類環境學研究科的森谷敏夫副教授在1997年研究發現,有吸菸史的男性吸菸者每吸1支香菸,其心跳次數就會由吸菸前的平均每分鐘70次上升為吸菸後的每分鐘85次,抑制心跳次數和血壓的副交感神經作用明顯下降,而促使心臟、血管處於緊張狀態的交感神經活動則變得異常活躍。此外,腦波和心電圖也呈現出緊張狀態下才能看到的波形。由此可見,吸菸是一種非常明顯的身體負荷。
那麼,吸菸對於心理又有怎樣的影響呢?實際上,吸菸反而會削弱人們的心理抗壓能力。日本大學板橋醫院心療內科的村上正人博士在1998年調查發現,男性吸菸者的心理抗壓能力會隨著吸菸數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在女性吸菸者當中,每天吸菸20支左右的人群心理抗壓能力最差。
當向吸菸者問起“為什麼吸菸”時,首先得到的回答就是:“因為精神壓力大。”這時候,如果直接告訴他們“吸菸可能是造成各種健康問題的罪魁禍首”,並建議他們戒菸的話,一定會遭到這樣的反駁:“我是為了消除精神壓力才吸菸的,要我戒菸,開什麼玩笑!”然而,吸菸正是導致精神壓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其證據之一就是,大多數吸菸者在戒菸之後都會承認吸菸是造成精神壓力的罪魁禍首。也就是說,並不是“有了精神壓力,所以吸菸”,而是“因為吸菸,才造成了精神壓力”。因此,那些為精神壓力過大而苦惱的吸菸者必須重新認清這一點。
有些人一想到戒斷症狀給身體帶來的痛苦就會產生巨大的精神壓力,但實際上,在戒菸過程中真正辛苦的只是開始的最初3天。經過5天之後,通常會感覺相當輕鬆,耗時較長的人最多經過2~4周,戒菸的痛苦也會完全消失。與一輩子遭受香菸的支配和控制相比,用5天的痛苦記憶贏得整個人生非常值。任何人終有一天都會戒菸,差別只是在於:是現在就戒,還是等到生病之後再戒。
幸運的是,現在有戒菸輔助藥物,能幫助吸菸者緩和戒菸最初3天出現的難受症狀。因此,戒菸的主要問題是如何從思想上擺脫香菸的完全控制,而我們首先應當做到的就是正視和了解吸菸的真相。
⑤ 只要一吸菸,工作起來就會很順利
有研究報告稱,香菸能夠有效地集中精力,提高人們的工作表現。也有人認為“香菸=創意”、“香菸=精力旺盛”。
然而,根據正電子CT對腦部血液流通情況的檢查結果顯示,吸菸會降低腦部的血液流通,從而導致整個大腦的活動能力下降。
另外,吸菸還會造成手指的輕微顫動,因此,在某些工作中,吸菸是導致工作失誤增多的重要原因。
吸菸者如果有一段時間不吸菸,在尼古丁脫癮症狀的影響下,就有可能出現無法正常思考或者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一旦發展到這種程度,不吸菸就會導致工作能力的喪失。
⑥ 我不是在“吸”煙,只是單純地噴吐煙氣而已
讓吸入的空氣不進入肺部而直接從口中噴吐出去的行為其技術難度相當大,倘若一般人都能做到的話,也就失去了酒精檢測的意義。就算有些人經過訓練能夠這樣呼吸,但很難想象會有人專門為了吸菸而接受特殊訓練。這種人還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