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吸菸的事實證明,菸草的成分最終還是到達了腦部,使其陷入了精神性依賴的狀態中。因此,不是不“吸”,而是不深度吸菸而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找各種理由吸菸(3)
即使吸菸的程度很輕,也同樣無法避免危害的出現。菸草的成分會溶在唾液裡進入胃部,從而增加患胃癌的機率,直接接觸香菸的部位,例如嘴唇、舌頭等也容易引發癌症。
⑦ 吸菸不會長胖
有人認為,“不易長胖”是吸菸的好處之一。
不可否認,尼古丁的確可以抑制食慾、加快代謝,還能透過交感神經末梢的神經遞質——兒茶酚胺提升人體的血糖值,起到減少飢餓感、降低脂肪組織的脂肪儲存能力等作用。但是,吸菸過程中人體所吸收的並不只是尼古丁,將近200種有害物質也會同時進入體內,因此,為了不長胖而吸菸是非常愚蠢而短視的行為。
在吸菸者當中,有些人對吃飯興趣不大,還有些人認為體重輕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由於吸菸會導致胃功能紊亂以及味覺和嗅覺的遲鈍,因此,對吃飯提不起興趣也並不奇怪。只要有煙抽,就可以不吃早飯,甚至午飯不吃也行;更有甚者,認為吃飯的最大樂趣就是飯後一支菸,為了儘早吸上這支菸,不惜匆忙地結束就餐——這些都是吸菸者不易發胖的重要原因。
非常有意思的是,芬蘭的某項研究顯示,即便吸菸者的體重低於不吸菸者,其腰部和臀部的比例卻比不吸菸者更大。吸菸會引起胰島素抗性,所謂“胰島素抗性”是指,在骨骼肌肉和肝臟的胰島素作用減弱的情況下大量需要胰島素的狀態,胰島素抗性會導致糖尿病、高血脂症、高血壓病等的發生。胰島素抗性與腹部脂肪,尤其是內臟周圍的脂肪(內臟脂肪)量有關。內臟脂肪一旦增多,腰部就會變粗,腰部和臀部的比例就會變大。也就是說,與同樣體重的不吸菸者相比,吸菸的人群更易患上與肥胖有關的生活習慣病。
戒菸之後,胰島素抗性會自動消失,血液中的脂肪值也會得到相應的改善;就算戒菸之後體重增加,腰部與臀部的比例也會減小。而一旦開始復吸,該比例就會再次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的危險係數也會再次升高。
過去,吸菸者的體重往往比不吸菸者要輕幾千克,但最近越來越多的報告顯示,在年輕人之中,吸菸者的體重反而更重。該結果已經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公認,究其原因,似乎與剛才提到的吸菸以外的生活習慣有關。
⑧ 與香菸相比,大氣汙染的危害性更大
大氣汙染是現代社會的重大社會課題,將吸菸與大氣汙染進行比較,這種做法其實毫無意義。根據與大氣汙染密切相關的慢性支氣管炎的調查顯示,吸菸和大氣汙染都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產生的原因,吸菸或大氣汙染都會引發疾病,而兩者同時存在的時候,患上支氣管炎的危險性最高。
在大氣汙染成為社會問題的當今社會,理性的現代人更應當做出不吸菸的正確選擇。
直面真相往往比較痛苦,對菸民來說,揭開吸菸的真相尤其沉重。但在發現真相之後,能夠採取行動、積極戒菸——這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勇氣。
接下來,就讓我們試著揭開香菸的真相吧。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慢性自殺”
香菸的煙氣中含有4000種以上的化合物,其中200多種屬於有害物質,僅目前已經發現的致癌物質就有50多種。每當吸食1支香菸,有害物質就會進入體內,在身體中停留60個小時左右,不斷地侵蝕著人體的健康。
電影《局內人》的人物原型——研究者喬佛瑞?維根博士在來日本進行演講之際,將香菸中包含的危險物質、有害物質等成分形象地比作為“丟也丟不完的垃圾”。
香菸燃燒部位的內側溫度高達860~900攝氏度,該部位的化學反應會產生有害的化學物質和一氧化碳。香菸的煙氣分為煙氣粒相物和煙氣氣相物兩種,煙氣粒相物包括尼古丁、苯並芘等,煙氣氣相物則包括一氧化碳、含氮化合物、氰化氫等有毒氣體。每次吸菸所吸入體內的有害物質都會損傷血管、細胞膜或遺傳基因,隨著煙齡的增加,吸菸的危害會像滾雪球似的越來越大。然而,由於吸菸不會馬上導致死亡,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每天吸幾十支菸卻依然長壽的老人,因此,仍有一部分人對於“吸菸有害健康”的說法嗤之以鼻。實際上,吸菸會縮短壽命,引起各種疾病,使人們的生活品質下降。由於吸菸的危害在原因與結果之間存在著很長的時間跨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