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1/4 頁)
籃Q笊�錚≡詰筆保�髡叨源順指杷燙�取6�誚裉歟�飫喙適驢峙亂�艿交繁V饕逭叩難顯稹�
至於對市場經濟的描寫,就是連萌芽都沒有出現在那時的科幻作品裡。在《戰神的後裔》中,作者描寫火星改造工程,在技術細節上幾乎面面俱到。但這麼一個長期投入卻無產出的工程,到底由誰投資?怎麼能夠支撐下來,作者完全迴避了這個問題。只要技術上有需要,總會有足夠的資金,足夠的人力物力湧到火星基地上。在《神秘的訊號》中,作者尤異描寫了太空城“張衡號”,稱它是一個“容納一萬多人的超現代化的城市”。但這麼一座城市,竟然是靠義務勞動建築的!
另外,冷戰的陰影也融入期間。當時,中美靠攏抵禦蘇聯,這個國際背景不僅出現在《珊瑚島上的死光》裡,也出現在《飛向人馬座》、《神秘的訊號》、《颱風行動》等許多代表作中。“北方某國”成為一致的反面角色。在《神秘的訊號》中,作者甚至以蘇聯科學家日記的形式,具體描寫了當時蘇方的反華宣傳。同時,美歐各國人士在當時的作品裡,如果不是朋友的話,至少是中立的。在《神秘的訊號》結尾處,作者甚至以主人公的名義大聲疾呼,批評美國當時對蘇聯的緩和、裁軍政策。相比之下,象《禍匣開啟之後》這種從全人類角度立意的作品,在當年還屬鳳毛麟角。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五章:輝煌的早春時代(2…1)
第二節:五大主力回第五章
這一時期,科幻界出現了幾位主力作家。他們創作量大,作品質量高,在社會上頗有影響。被並稱為中國科幻的“五大主力”,他們是葉永烈、童恩正、鄭文光、劉興詩和肖建亨。
葉永烈(1940年8月30日——)曾被稱為當時中國科幻的“主力艦”。他出生於浙江溫州,1957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化學系。還在大學期間,葉永烈就參與科普叢書《十萬個為什麼》的編寫工作,撰寫了首版中近四分之一的詞條。該書後來成為中國影響最大的少兒科普讀物。
當時,葉永烈細心收集國內外報刊上的科技新聞,寫成《科學珍聞三百條》一書。後來,他感覺這種簡單羅列式的作品價值不大,便將其改寫成科幻小說《小靈通漫遊未來》,於1961年完成初稿。受環境限制當時未能出版。文革中葉永烈曾遭抄家,丟失了大量文稿,但這本書稿卻倖免於禍。
十年動亂期間,為了批判“資產階級法權”,出版社出書,均不付作者稿費。即使如此,葉永烈仍然出版了十本科普讀物。這使得他與出版社建立了很好的關係。1977年,上海少兒出版社擬以《在國慶50週年的時候》為題,請葉永烈寫一本科幻小說。葉永烈將《小靈通漫遊未來》加以修改,完稿的作品裡略去“1999年”這個具體時間,而將背景定為不確切的“未來”,1978年8月由該社出版。
《小靈通漫遊未來》印刷了一百五十多萬冊。後來改編成連環畫,又印刷了一百五十萬冊。這個印量到現在為止仍然是中國科幻文學史之最。當時,《小靈通漫遊未來》成為家長給子女必買的流行圖書,新一代科幻迷的啟蒙讀物。對於如今許多三十到四十歲的中國知識分子來說,《小靈通漫遊未來》是他們共同的回憶。1979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曾經計劃將它搬上銀幕,由時任該廠青年編劇,後來成長為主流文學作家的梁曉聲執筆創作了改編劇本,在《電影創作》上發表。後因故未能投入拍攝。
雖然十分暢銷,但《小靈通漫遊未來》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一直受到忽視,長期以來僅僅被視為一本科普讀物和兒童讀物。在這部作品以前,新中國科幻小說基本是以“當代”為背景,沒有明確的未來意識。除《共產主義暢想曲》外,幾乎從未使用過未來背景。與晚清科幻小說大量描寫未來相比,是個極大的退步。當然,這也是當時出版審查制度的問題,而不能只歸結於作者視野狹窄。而其它門類的文學作品當然更不可能創設未來背景。
《小靈通漫遊未來》第一次明確地將“未來”當成故事背景,並且產生極大影響,堪稱新中國文學史上的創舉。小說全方位構造了一個“未來市”。書中不僅出現了一項項眼花繚亂的新奇技術,更有對“未來市”社會體制、人們的精神面貌的描寫。作者筆下的“未來市人”充滿樂觀精神,視野開闊,學習多門外語,並且經常出國旅行、學習。對於一部完稿於六十年代初,出版於七十年代末的作品來說,這是相當超前的思想。特別是小說的結尾,作者以一本沒有寫完的書進行比喻,說明“未來”存在於今人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