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科幻縱覽 > 第80部分

第80部分(第3/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網遊:我覺醒了兩個隱藏職業網遊炎黃:化身千萬影視評論網遊之我專精保命技能王者:我神級實力,一秀五!戰錘40k灰燼編年史從傳奇開始證道成神NBA:投籃四萬年紅樓之林家有嫡子闖關遊戲,詞條太強了攻略一時爽,死遁回來洗白小黑屋天選搭檔,談戀愛不耽誤搞事業十日終焉凡塵領域穿書:炮灰他要頂不住了凰臨天下:重生之謀權為後成為黑暗四天王致力於幹掉四聖獸武俠網遊:比武穆念慈,黃蓉急了是勇者就上1000層網遊:禍亂江湖王者:月光啊,閃爆他們!

不過,由於參與者的視野有限,許多情節只能用“轉述”、“猜測”等方式來表達。在要求情節邏輯嚴密的科幻小說中,以及在篇幅很長的作品中,這種敘事技巧的缺點很大。與主流文學小說相比,國內外成功的科幻作品很少使用這種敘事觀點。但也有一些特例,比如某些描寫智力題材的科幻小說,如《獻給艾傑爾農的花》、《失去它的日子》等,都因為使用了這種敘事觀點而獲得成功。在這兩篇作品裡,敘事者就是智力變化的親歷者,透過旁觀者來講故事反而更為繁瑣。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參與”視角,或者說其中佔主要地位的“第一人稱敘事”,卻是初學者常用的敘述視角。文學刊物的編輯可能都有類似的體會:初學者的稿子,經常愛用第一人稱。而高水平作者的稿子裡,第三人稱敘述就佔了多數。再去注意一下那些經過時間挑選的中外文學名著裡,第三人稱敘述更佔了壓倒多數。為什麼這樣呢?因為第一人稱敘述是我們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敘述方式。平時我們和別人交流,就愛用“我是……”“我看到……”、“我在作……”的句式,而把自己擺在客觀立場上講一件事情的時候反到很少。一個寫作初學者在沒有熟悉掌握文學技巧時,自然會把這種“先天”的敘述習慣帶進來。

第二種是“作者觀察”的敘事觀點,敘事者不參與到情節中去,並且只寫他看到的聽到的事情,這樣寫出的故事近似白描。但敘事者不能寫不可能旁觀到的東西,比如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密室裡無第三者的會談等等。由於這種敘事觀點突出了一種冷峻的客觀性,許多科幻作者喜歡使用它。一些特定的題材也適合使用這種敘事觀點。比如臺灣科幻作者葉言都的《高卡檔案》,完全用一份機密檔案來敘述故事,而檔案的視角就是一個純客觀的觀察者的視角。

第三種是“作者全知”的敘事觀點。在這裡,作者象上帝一樣天上地下無所不知,既能寫客觀存在的東西,又能寫一個人的主觀世界,還能同時寫不同時空中發生的事情。用作者全知的視角去寫,可以突破時空障礙,最大限度地方便敘述。象大部分主流文學作品一樣,大部分科幻小說也使用作者全知的敘事觀點。不過,它的最大問題便是可信性不足。如果作者功力不夠,細節上處理不好的話,讀者很容易覺察出情節的編造痕跡。

短篇作品限於篇幅,一般只使用一種敘事觀點。長篇作品則可以使用多種敘事觀點。比如寫一個人進入他人的夢境,進入虛擬的網路世界等,既可以用旁觀者的角度寫他的外在舉動,又可以換成參與角度,寫他本人在他人夢境或虛擬世界中的體驗。敘事觀點的變換不僅可以方便情節敘述,而且可以使讀者保持閱讀興趣,老是用一種眼光看事情是很疲勞的。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八章:傳統文學技巧的應用(2)

第二節:小說結構

小說結構問題,講是如何處理作品中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使篇章之間輕重配置得當,達到佈局的和諧、勻稱、統一。具體來說,主要是指情節發展的方式。國內科幻作者對小說結構不太重視,主要是因為大家還處在以短篇小說為主的“初級階段”。由於篇幅的限制,結構問題還不太重要,甚至允許作者想到哪寫到哪。對於中篇和長篇來說,結構上的考慮就是作者必不可少的。

小說結構有以下主要型別:

一,單線式結構,就是俗稱“一條路跑到黑”的結構,小說的情節按一個線索,一個方向發展下去,直到故事結束。許多短篇小說都是這樣創作的。單線式結構很容易掌握,也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但是如果篇幅很長的作品也使用這樣的結構,就顯得枯燥了,而且這種結構缺乏變化,缺乏表現力。比如,香港黃易的長篇科幻小說《尋秦記》,長達兩百萬字,竟然只有主人公項少龍一條線索。讀者讀到後面幾卷時就會感到相當乏味。

單線式結構中的線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頗需注意的是,在科幻小說中,以物和事,特別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為線索的情況要遠遠多過以人為線索的情況,比如,某個超現實神秘事件從出現到解謎,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說的全部內容。這也是科幻小說的重要特徵。

二,複線式結構,即以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交插表現形成的結構。複線式又分平行復線、主次複線、明暗複線等情況。村上春樹的科幻小說《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平行復線的典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兩個線索一直平行出現,直到小說結尾處才合為一體。王晉康的《生死平衡》是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小文正傳篇外兩篇丹青朝群星,我的歸宿玻璃方糖大明官妻年少不怕輕狂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