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4 頁)
社會環境等角度立論。那往往是外行在不瞭解具體情況下的泛泛而言。科幻文學作為一門很具體的藝術門類,在一個國家裡搞得好與壞,有著許多具體原因。比如作者隊伍建設、創作理論研究、出版傳統、發行傳統,等等。如果不去解決這些具體問題,一味糾纏在“想象力”這麼個虛幻的問題上,無助於中國科幻的進一步發展。前蘇聯曾經是世界科幻文學大國,近十年那裡沒出現世界級的優秀科幻作品,是不是證明前蘇聯各民族的想象力就衰退了呢?日本一向被認為是模仿力強而創造力弱的民族。但日本幾十年來卻一直是世界科幻大國。
七、科幻作家的想象力超過其他人。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想象力是一種任何人都具備的先天潛力。不同個體之間的想象力有些微差異,但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後天環境也無法使它增減多少,起決定因素的,只是想象力發揮的途徑與方式。因此,嚴格來說不是需要去“培養”想象力,而是需要如何去釋放想象力。我們不能隨便認定,某個在車間裡從事流水線作業的工人,或者會計室裡埋頭於報表的會計,在想象力方面就比某個科幻作家弱。他們之所以分別從事不同的職業,有著教育體制、人事體制、個人機遇等許多方面的原因。在今天的中國科幻作者隊伍中,有的人曾經是售貨員、林場工人、公路收費員、鄉鎮企業職工,他們在成為專職科幻工作者以後,並非想象力就有了多大的提高,而是能夠在科幻創作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多的職業不強調想象力,但也有相當多的職業完全依賴想象力。比如決策工作、科學研究、廣告、產品設計、組織管理、決策、體育比賽、表演、藝術創造等等。我們無法在不同行業中比較純粹的想象力的高低。'
八、單憑想象力就能創作成優秀的科幻作品。
想象是一個加工過程,要獲得想象的成果,還需要有加工的物件,就是素材。許多人把想象力理解成為“無中生有”的能力,其實不然。想象力是把舊材料在腦子裡加工成新材料的能力。優秀科幻作者之所以成功,更多地是在科學知識和人生閱歷方面積累得比別人雄厚。反之,如果讓他們改行創作武俠小說,估計不會比金庸、古龍寫得更好的,因為他們在武俠方面較少積累和鑽研。
第二節:全球化的文化
“民族文學在現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學的時代已快來臨了。現在每個人都應該出力促使它早日來臨。”愛克曼《歌德談話錄》,11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歌德的這番話過於超前,過於樂觀了。直到他去世後將近一百年,一種真正的世界文學才初露萌芽,那就是科幻文學。
“諾伊霍夫協定不同於人類歷史上的外交協定。它那古怪之極的性質因其幾個完全超乎尋常的方面而惹人注目。例如,它不是在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締結的,簽約的一方卻是整個人類,這樣的實體在和解中還沒有先例。”(科幻小說《諾伊霍夫協定》,《科幻之路》第六卷366頁。克羅馬爾尼齊努(羅馬尼亞)。)這種將整個人類作為背景,作為情節中衝突的一方,甚至作為一個角色的故事,在科幻小說中層出不窮。科幻的一個重要性質在這裡清晰地凸現出來:科幻文學是一種真正的全球化藝術。
“全球化”是一個新名詞。九十年代以前,它幾乎不出現在中國的媒體和學術著作裡。本書以前的版本在寫到這個部分時,用的標題也是——“世界主義與科幻文學”。如今,“世界主義”這個名詞和“國際主義”等表達類似物件的詞彙一樣,似乎已經被人遺忘了。
當然,更換新名詞不僅僅是為了追求時髦,也體現著思想方面的提升。“世界主義”和“國際主義”,雖然都有人類一體的內容包含在內,但卻分別植根於東西方兩種意識形態裡,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而“全球化”這個詞,更突出歷史程序自然而然的性質。(有的朋友可能不同意這個結論,他們說,現在提倡全球化最厲害的是美國人,全球化就是他們的意識形態。甚至說,全球化是美國人的一個陰謀,藉以向全世界推銷他們的價值觀,開啟美國跨國公司的市場。筆者承認,在今天,確實是美國人發出了呼籲全球化的主要聲音,但那不過是他們“順天應命”而已。全球化其實是源遠流長的人類歷史程序。)
人類是從世界各地,分別以部落形式開始自己的歷史的。最初不僅沒有什麼“全球化”,人類甚至不把另外部族的人當成同類。有些保留至今的民族稱謂,如“赫哲”(族)、“因紐特”(族)等,在其本族語言中都是“人”的意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