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會成為浮誇不實廣告的犧牲者。
很多消費者在選擇化妝品唯一的依據就是廣告,難怪在美國化妝品公司花在廣告上的總額有數十億美元之譜,光是寶潔(P&G)一家公司就花了十三億美金,歐萊雅(Loreal)和雅詩蘭黛(ESTEE LAUDER)的廣告經費也與寶潔(P&G)相當,他們可以花幾百萬美元請公眾人物代言,因為他們很清楚有些面孔可以增加產品銷售率。
我們自以為了解廣告對我們的影響,自以為我們的理性可以勝過廣告的慫恿,不管是否願意承認,我們的購物行為多少還是被廣告左右。
我們在翻閱雜誌或看電視時,會發現化妝品或保養品廣告裡都有年輕的漂亮女性,讓消費者以為只要使用了這個產品,就可以年輕美麗,吸引男人的目光。
雖然俊美的男性也是醒目的廣告工具,但是賣相還是不如年輕美眉。廣告的要訣是重複、重複、不斷的重複,當新產品發表的時候,會透過各種媒體對消費者不停的轟炸,久而久之,我們如果沒有買來用用看,便有若有所失的感覺。
如果不用美麗臉孔來廣告,化妝品會以品質比對手優越作為宣傳的主軸,是否真的比較優越見仁見智,改變消費者觀感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化妝品公司每年花那麼多錢廣告,讓品牌成為品質和價值的代名詞,例如某消費者因為海洋精華霜而建立海洋拉娜(LA MER)的品牌忠誠度,海洋拉娜(LA MER)要賣其它產品給這個顧客就會很容易。
價格也是消費者考量的因素,當然成為化妝品公司玩弄銷售手法的重點,“優惠”和“折扣”就是最常使用的銷售利器,服飾品牌如Donna Karen,Chanel和Ralph Lauren會有換季折扣,而化妝品折扣只有在藥妝店和直營店才見得到,在百貨公司看到化妝品打折是不可能,因為折扣會給人低俗的印象,這是高檔化妝品極力避免的事情。
高檔化妝品所採用的是“買一送一”的方式,這種“買一送一”的訴求讓很多女姓朋友大排長龍,因為她們認為贈品是免費的。
越昂貴的化妝品公司在調整價格時就越低調,所以特價的時候,絕不會在專櫃前貼上特價的海報,如果Nordstrom百貨公司雅詩蘭黛(ESTEE LAUDER)的產品正在特價,Macy百貨公司會怎麼做?Macy公司也會跟著特價,然後其它百貨公司也會跟進,如果真的這樣的話,這些化妝品公司還願意在百貨公司設專櫃嗎?
送贈品的方式就不會造成削價競爭,品牌形象也不會在削價戰中蒸發了。折扣對消費者是一項福音,但是對百貨公司具有控制力的化妝品公司來說卻是一個噩夢,維持全國統一價格是非法的,因為觸及反托拉斯的問題,然而化妝品生意是這樣做的。
公眾人物的代言也是強而有力的行銷工具,電視以及時尚雜誌裡隨處可見公眾人物代言的廣告,而消費者經常把社會名流與知識能力畫上等號,用一個大家熟悉的面孔代言是很有影響力的。
但是,電影明星所使用的產品和適合你我面板的產品有什麼關係呢?世界名模所擁有的美麗、財富和名氣就意味著她們懂得比我們多嗎?這些廣告是要我們相信聽明星的話就可以變得更好看,但事實絕對不是如此。
我們真的會相信露華濃(Revlon)或雅詩蘭黛(ESTEE LAUDER)請來代言的名人是產品的愛用者嗎?還是因為化妝品公司給了他們幾百萬美元,請他們在媒體上推薦產品?公眾人物的名字與某些產品放在一起時,是因為化妝品公司給了一份豐厚的合約,才不是因為喜歡某個產品而幫它代言。
我們常常在時尚雜誌上看到,有些名人使用代言以外的產品,女明星和名模特兒不會一直使用同一個的產品(或化妝師、整形醫生或面板科醫生),她們也使用各種價位的產品,就和一般的女人一樣變化無常,她們不停地尋找“完美”的產品,也和一般人一樣被誤導而浪費金錢。另外一提,別人用的產品不見得適合自己用。
化妝品廣告最打動人心的部分或許是用時尚的方式,在最完美的時刻展現完美無瑕的年輕女性,好像她們的美麗是產品的效果,這是具有恐嚇性質的廣告,恐嚇我們要使用這些產品,不然世界上的其它女人使用這些產品後都會比我們美麗。這些美麗的女生被選來做廣告並不是因為使用了產品而變美麗,她們是由模特兒經紀人所提供的照片選出來的,她們甚至可能使用別家公司的產品。
小心廣告的內容與事實真相有很大的差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