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神,影響身體免疫力。要消除不良情緒,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的心變強,要學會養心。只有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要想達到心靜的目的,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不苛求自己 生活不是完美的組合,凡事只要盡力即可,不必強求自己要達到某種程度。
◇對親人的期望不要過高 老年的生活安定而悠閒,但空閒的老人往往開始為兒女、子孫著急,對他們期望過高,往往就像苛求自己一樣,自己給生活提出更大的壓力,影響情緒、健康。
◇養德 生活中令人心動的東西畢竟太多了,老人要學會去除那些束縛自己的名韁利索,使自己不為名利得失所折磨。
第五章 燕居:閒居在家要養心(4)
◇不要處處和人爭鬥 無論是口角上的爭鬥,還是心理的一比高下,爭鬥往往會造成精神緊張。其實,人與人之間應和諧相處,歲月如梭,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爭鬥中,不如好好地調養身體,讓自己開心地度過每一天。
◇找人傾訴煩惱 當有煩惱時,不妨找個人傾訴一下,或許可以減輕心中的煩悶。
總之,在生活中,沒有人永遠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各樣令人煩心的問題,而在煩惱的事情中,尋找到快樂,達到樂心的境界,才是養心的最高境界。只有心裡裝著快樂,生活才會輕鬆,身體也會越來越健康。
相關連結
五勞所傷
中醫養生講究度,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張弛有度,太過與不及都會影響身體健康,坐立行走也是如此。過於使用眼睛,就會傷血;長時間的臥床不動則會影響氣的執行;長期保持坐姿不動,會傷肉;長久站著就會傷及骨頭,而走路過多會傷筋。由於視、臥、坐、行、立是人體所具備的最基本的體態和功能,中醫稱之為“五勞所傷”,老人應格外注意。
5。 遇事不要發怒
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怒心一發,則氣逆而不順,窒而不舒,傷我氣,即足以傷我身。老年人雖事值可怒,當思事與身孰重,一轉念間,可以渙然冰釋。
中醫說,氣是使人體器官發揮機能的動力,氣血和順,身體才健康、有力,因此,老人養生要注意養氣。
養氣最忌發怒。《黃帝內經》中說發怒最易傷肝,使肝氣鬱結逆亂,以致出現急躁激動、神思煩亂等情況,危害身體健康。另外,發怒對養靜破壞也很大,對健康不利。因此,曹老先生建議,即使老人遇見了令自己發怒的事情,也應注意身體健康,以理智剋制脾氣,平靜心情。
養生課堂
人在生氣發怒時,生理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這是肝氣橫逆上升、氣血上湧的結果,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因此,老人在生活中應儘量避免發怒,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杜絕致怒的因素 有些生理因素,如休息不好、身體不適等,也會導致發怒,因此,老人應儘量避免導致發怒的生理因素,每天按時休息,多閉目養神,參加適量運動,以增強免疫力。而對於由心理因素導致的發怒,則應認清自己,讓心適應新的狀況,避免生氣。
◇學會容忍 當憤怒來臨時,生理往往產生一系列變化,即俗稱的“騷亂”,進而危害身體健康。不如學會容忍,儘量學會平靜地面對世事,寬厚待人,怒氣自然離你而去。
◇學會自省 發怒往往是源於自己受辱,當生氣時,不妨反過來問自己,自己確實有被侮辱的地方嗎?如果是善意的,不妨就寬宏大量地原諒,因為畢竟是為自己好;而如果是惡意侮辱,則應放寬心胸,因為惡意侮辱本不值得發怒。
除了以上三點外,要抑制怒氣還應學會自解,即明智地引退或自我剋制。每當發怒時,首先做10次深呼吸,再說話或發洩,氣會消去大半。
6。 著衣養生防疾病
寒暖飢飽,起居之常。惟常也,往往易於疏縱。自當隨時審量,衣可加即加,勿以薄寒而少耐;食可置即置,勿以悅口而少貪。《濟生編》曰:衣不嫌過,食不嫌不及。此雖救偏之言,實為得中之論。
春冰未泮,*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棉衣不可頓加,少暖又須暫脫。北方語曰:若要安樂,不脫不著。南方語曰:若要安樂,頻脫頻著。 。 想看書來
第五章 燕居:閒居在家要養心(5)
早在兩千多年前,人們就已經認識到起居養生的重要性了,《黃帝內經》中曾說“食飲有節,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