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首。微覺懶倦,有此則坐臥胥安。
人體進入老年後,各項機能開始衰退,體力、反應均不如以前,出行難免使用交通工具。古時,交通不發達,能代步的工具無非是舟、車、馬、轎等,其中舟為南方水域的交通工具。曹老先生說,乘舟而行時,舟前舟後一定要有遮蔽,大概是為了良久乘舟遮陽而用;舟中不能設椅,而應設定小杌或沒有椅足的椅子,因為椅子過高,舟行時搖擺不定,不利於心神寧靜。另外,舟中還應該準備靠背或椅墊,以備老人疲累時倚靠之用。
曹老先生所指的交通,顯然是在古代科技不發達情況下的產品。如今滿街公交、出租盛行,從前老人乘舟、坐車要準備的靠墊、小椅如今車內已經具備。儘管曹老先生所說的具體的策略已經不適合現代,但曹老先生提出的外出養生觀卻沒有過時,即外出時,必須做一定的準備。
養生課堂
儘管現代交通方便而快捷,但老人外出時,仍要注意以下幾點:
◇除了體質較好的以外,大多數老人都體質虛弱,容易疲勞,因此,能以車代步便乘車,儘量不要步行走太遠路途。
◇在交通工具的選擇上,儘量選擇計程車,因為計程車座位鬆軟可靠,比較舒服,而且計程車內環境較好,司機可根據老人情況調節車內溫度等。
◇在乘坐公共交通時,儘量坐在“老幼病孕”專座上。一般此類座位起、坐方便,而且離乘務員、車門較近,方便照顧老人。
◇乘車時別倚窗,尤其是患有頸椎病或類似疾病的老人更應注意,以免受寒。正確的做法是:與窗子保持一定距離,並保護好肩、臂等易受寒的部位。
◇如果是長途旅行,最好選擇火車臥鋪,方便老人疲累時躺臥。
◇若暈車、船,應帶上防暈車、船藥物。另外,如果患有心血管類疾病,最好隨身攜帶急救藥物,以方便發生意外時急救。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六章 出門:老人出門需講究(3)
總之,老人出行要儘量做好萬全準備,以最大限度減少外出對身體的傷害。
4。鞋襪要舒服合腳
足力尚健者,備遊山鞋。每制必二緉,上山則底前薄後厚,下山則底前厚後薄,趁宜而著,命童子攜之。古人有登山屐,去屐前齒,亦此意。
外出活動,保護好雙腳至關重要。曹老先生說,準備步行外出的老人,尤其是喜歡爬山的老人,應該準備遊山鞋,而且應該準備兩雙。一雙鞋底應前薄後厚,一雙應前厚後薄。其實,這是根據登山原理而保護雙腳的方法。上山時,為防止身體向下傾斜,鞋底後邊可適量加厚,而下山時,身體容易前傾,所以鞋底前部應加厚。
如今,老人外出時不必再為鞋子而煩,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戶外鞋子可任選擇。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的運動專案,選擇不同功能的鞋子。
養生課堂
鞋和襪主要就是用來保護雙腳的,選擇合適的鞋、襪有助於行走,而不合適的鞋襪,則適得其反。老人在外出時,應注意保護好雙腳,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子。
◇外出時,應選擇輕便的具有防滑和高彈性的運動鞋。這類鞋子鞋底比較厚,而且有彈性,穿著柔軟合腳。
◇外出時,選擇鞋子應選擇稍微大一點的,因為長時間的步行會使腳部腫脹,合適的鞋子,步行一段時間後,會感覺有些擠腳。
◇外出時,最好不要穿新鞋。一般說來,新鞋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如果沒有經過磨合期,貿然穿新鞋子出行,有可能被新鞋“折磨”得一瘸一拐。
◇襪子是對腳最妥帖的關懷,外出時最好穿純棉的襪子,它柔軟、吸汗,有助於腳部保持乾爽。
◇天氣寒冷時,老人可穿羊毛襪或穿兩雙襪,以保暖腳。
另外,外出歸來後,要用熱水燙腳,並可自我按摩雙腿肌肉和腳心,這樣可以快速恢復體力,使身心愉快。
5。 椅帽不離身
摺疊凳,遊具也,四足,兩兩交加,邊則但具前後,以木棉縷繃為面,軟而可折,今俗稱馬踏子。其制仿自前明,見《三才圖會》。予詩有“穩坐看山權當榻,不妨摺疊入遊囊”之句。凡出門,命攜以相隨,足力倦即堪少坐,不必專為遊山也。
太白詩: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又東坡戴笠行雨中,繪《笠屐圖》。笠為古人所恆用,御雨兼障日。夏秋之初,或倚杖而出,亦可預辦。制以棕與藤,俱嫌少重。竹為骨,帛紗蒙上,似較輕便,另用紗二寸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