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含糖液體被輸進去。
輸了一天一夜的藥之後仍舊沒見明顯好轉。第二天是星期一,急診大查房,來了個主任,看了我父親的病歷就站在床前沒走,我聽見他對前一天的值班醫生說:馬上查個血糖給我看。
血糖結果很快出來了,主任居然馬上開了葡萄糖讓輸進去,我姐拿著方子去取藥,沒走幾步就回來了。她追著人家主任問:我爸是糖尿病,你怎麼能給他輸葡萄糖呀?那時候急診人正多,主任正忙得團團轉,也不解釋就說:你是醫生還是我是醫生?再不去拿藥,救不回來算誰的責任?
我爸的主管醫生隨著我姐離開診斷室,對她解釋說,主任給我爸下的診斷是除了腦血管痙攣外還有糖尿病引起的低血糖,治療不見好轉的原因是我們沒給他補充糖份,所以腦細胞始終能量不足才一直沒有恢復。
我們將信將疑地去拿一直是我們全家大忌的葡萄糖,看著它被推進我爸的血管裡。我們這才明白,一直全力以赴搶時間要救我爸的那個年輕醫生原來是誤診了!他把我爸出現的昏迷、身體癱瘓考慮成了單純的腦血管疾病,始終沒給造成我爸昏迷的根本原因——低血糖以有效治療,所以治療始終沒見起色。
主任再查房的時候很認真地問了我爸的病史,我們才知道,在他發病前半年,節食已經到了極點。只要第二天沒有爬山的計劃,頭天的晚飯就不吃了,因為怕吃進去的澱粉不能被運動消耗,所以只要運動量減少就會嚴格節食。他發病那天一直是空著肚子睡到天亮的。
主任一邊聽一邊點頭,他說不吃東西只吃降糖藥,很容易引起低血糖發生的,而且一般都是夜間或者凌晨,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這和他們急於治病的心態有很大關係。
我爸在住院的第三天逐漸恢復,首先是身體可以動了,但是反應很慢,表情也木呆呆的,一直到離開急診室都是這種狀態。醫生說,可能是低血糖的時間長了引起缺氧,最後傷及了大腦,他們建議我們去高壓氧倉治治,那是唯一可以幫助腦細胞恢復的機會了。
高壓氧的治療堅持了幾個月,我爸的智力恢復了一點,但是比以前遲鈍多了,他已經不可能去精確地計算每頓飯的熱量,也沒力氣去爬山,只能讓我媽陪著在家邊上轉轉,說話也說得很慢。
當初接診他的醫生說,他絕對沒有推脫責任的意思,但是造成現在這種狀況的原因,肯定不是一次的缺氧,他在發病前的很長時間內,可能一直處於低血糖狀態,對大腦的損傷一直進行著,而多次反覆的低血糖是可以使糖尿病人的腦細胞受損的,導致細胞出現不可逆性的損害,現在的反應遲鈍,痴呆狀態就是腦細胞損害的表現。
雖然最後的那次發病多多少少是誤診,但是我們沒去找醫院,一個是找了又能怎麼樣?陪我爸進高壓氧倉的過程中我從其他病人家屬那知道,腦子損傷是不能恢復的,像他這樣生活基本能自理已經算是不錯的了,即便去找了又有什麼用?另一個原因是醫生給我們的分析也確實在理,我爸確實一直處於低血糖狀態,我們出於對糖尿病的防範始終硬著心腸讓他忍飢挨餓,誰也不知道對他的飲食限制,不僅剝奪了他吃一頓飽飯的可憐要求,也沒能保住他的健康。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專家:糖尿病性低血糖可能與腦血管病混淆
常崢北京中醫醫院腎病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糖尿病性低血糖”可能與腦血管病混淆
首先,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發生低血糖。任何糖尿病患者,不管應用口服降糖藥還是胰島素,均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低血糖反應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併發症。
當病人的靜脈血漿濃度低於時,臨床上就會發生出汗、心慌、面色蒼白、四肢顫抖、飢餓感、軟弱無力,意識模糊、頭痛、頭暈、言語障礙、幻覺、精神病樣發作、痴呆,甚至昏迷的現象。有的病人是因為不斷髮生的低血糖才發現自己已經是糖尿病的。
如果去了醫院,應該化驗血糖,一旦發現血糖濃度《 (50毫克/分升),就說明是低血糖了。經濟條件允許的話,糖尿病患者家中應自備一臺快速血糖檢測儀,比手機略大,只需要一、兩千元,能隨時知道自己的血糖調節是不是矯枉過正了。
還有就是病人吃了糖或者給予葡萄糖治療後症狀好轉了,也說明是低血糖。比如這個以前就發生過低血糖的病人,爬山時吃了巧克力後就好轉了。
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反應可出現神經系統表現,容易和腦血管疾病混淆, 首先因為低血糖引起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