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4/4 頁)
飛呆了一呆,道:“但願老人家料對了……”
“當然。”公孫勝道:“最重要的一點是嚴老弟奉太祖遺詔輔保太孫,那麼,站在衛姑娘的立場,她又怎會對嚴老弟的使命加以阻撓破壞?”
嚴慕飛道:“老人家智高令人佩服,不過那句話……老人家,阻撓、破壞未必,或許她會把紀綱跟建文藏起來,讓我……”
公孫勝搖頭說道:“不可能,嚴老弟,時間上來不及,縱然有這可能,我以為她也是暫時隱藏紀綱與太孫,絕不會耽誤了太孫的返朝登基。”
嚴慕飛點了點頭,淡淡說道:“但願這一切老人家都料對了……”
公孫勝道:“該不會錯。”
……………………………………………………………………………………………………………………………………
第十一章 臥虎藏龍相國寺
開封,古稱中原,古時問鼎中原,忭梁為必爭之地。
開封,在歷史上為六大古都之一,歷時共得一百九十五年。
在戰國時,為魏都,稱“大梁”。
漢魏六朝,均稱為“陳留”。
五代時,梁晉漢周及北宋,均以開封為都,別號‘汴京”。
汴京得名於汴水,汴水是楚漢時的鴻溝。
當時汴河橫貫中原,西通黃河,南達江淮,各地漕米均由此而進,故人贊曰:“汴河為建國之本”。
自元入侵,宋主南渡,同時又因忭河日就湮廢,水患頻仍,加以黃河不治,多次改道,河床竟高開封地平達二十尺,不得已築堤以護城,在北門外黃土堤綿延達數十里,高與城齊。
俗話說:“‘三年一旱,二年一澇’,這繁華的古都到了永樂年間,已經被荒廢得差不多了。
開封鼓樓大街南,有座宏偉的大寺院,那是聞名遐邇的大相國寺。
這大相國寺,原是戰國四公子中,魏公子無忌的故宅,北齊時建“建國寺”,唐時稱“相國寺”,到了宋時,宋太祖趙匡胤更御賜“大相國寺”匾額。
到了明太祖以至建文帝,均曾大加修茸,而在這永樂年間,雖然這位燕王朱棣的父親當過和尚,而他自己卻對和尚大無好感,於是,大相國寺沒落了,當年的鼎盛香火,已不知飄散到哪兒去了。
於是大相國寺的駐僧,由三千多一下減少到數十個。
於是,這佛門清靜聖地,就像長安的“開元寺”一樣,淪為雜技小販列陳之所,由於這緣故,香火雖不怎麼盛,但大相國寺前卻是挺熱鬧的,吃喝玩樂,應有盡有,平日裡人群熙攘,每逢節日更是萬頭攢動,水洩不通!
這一天,大相國寺前那廣場上,跟往昔一樣的熱鬧。
在那喧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