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3/4 頁)
周旋,進退俯仰,於是乎取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高仰,驕也;卑俯,替也。驕近亂,替近疾。君為主,其先亡乎?”《禮記》曰: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規矩之於方圓也。故衡誠懸,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
【事師 敬長】上見敘事中。袁淮《正書》曰:禮者何也?緣人情而為之節文者也,嚴父愛親之情也,尊親敬長之義也。
【天經 地義】《左傳》曰:子太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曰:‘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體信 成仁】《禮記》曰:先王脩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又曰:道德仁義,非禮不成。
【應變 從宜】《莊子》曰:三王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楂梨橘柚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也。《禮記》曰:禮從宜,使從俗。鄭玄注云:事不可常也。晉士丐帥師侵齊,聞齊侯卒乃還。春秋善之。
【考信 成道】《禮記》曰: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考其信,示人有常。鄭玄注云:考,成也。成道見上成仁注中。
【同天氣 合人心】《禮稽命徵》曰:禮之動搖,與天地同氣,四時合信。《禮記》曰:禮者,合於天時,設於地財,順於鬼神,合於人心,理萬物者也。
【統百官 理萬物】上見諧民注。下見合人心注。
【象五行 變四時】《大戴禮》曰:禮之象,五行也,其義四時也。故以四舉,有恩有義,有節有權。《禮記》曰:是故夫禮必本於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
【兄弟親 君臣義】《禮記》曰:非禮無以辨男女、父子、兄弟之親,婚姻疏數之文。又曰: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
【定君臣 篤父子】《禮記》曰: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又曰:禮義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裡。
【別男女 決嫌疑】《家語》曰:孔子言於魯哀公曰:“人之所以生,禮為大。非禮無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長幼之位,別男女父子之交。”決嫌疑見敘事中。
【明是非 別同異】並見敘事。
【含陰陽 同天地】《漢書》雲:六經之旨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治身者斯須忘禮,則暴慢入之矣;為國者一朝失禮,則荒亂及之矣。人含天地陰陽之氣,有喜怒哀樂之情,稟其性而不能節矣。《禮稽命徵》曰:禮之動搖也。與天地同氣,四時合信,陰陽為符,日月為明。
【達人情 從天道】《禮記》曰: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左傳》:齊侯伐曹,入其郛,討其來朝也。季文子曰:“齊侯其不免乎?己則無禮,而討於有禮者,曰汝何故行禮。禮以順天,天之道也。”
§賦
【楚荀況《禮賦》】爰有大物,非絲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為天下光。生者以壽,死者以葬,城郭以固,三軍以強。粹而王,駮而霸,無一焉而亡。臣愚不識,敢請之王。王曰,此夫文而不採者與;簡而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小人所不亂者與;性不得則若禽獸,性得之則具足與。匹夫崇之,則為聖人;諸侯崇之,則一四海者與。至明而約,甚順而體,請歸之禮。
§詔
【李德林《為隋文帝修定五禮詔》】禮之為用時義大矣哉。黃琮蒼璧,降天地之神;粢盛犧牲,致宗廟之敬。正父子君臣之序,明婚姻喪紀之節。故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安上化民,莫善於禮。
【《貞觀年中頒禮樂詔》】先王制禮,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象天地以製法,通神明以施化。樂由內作,禮自外成,可以移風易俗。揖讓而天下化者,其惟禮樂乎。固以同節同和,無聲無體,寧飾玉帛之容,豈崇鐘鼓之奏。
○祭祀第二
§敘事
《尚書大傳》曰:祭之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於神也。《爾雅》曰:春祭曰祠,夏祭曰彴,秋祭曰嘗,(嘗新谷。)冬祭曰烝。(烝,進也。進品物。)祭天曰燎柴,(既祭,積薪焚之也。)祭地曰瘞埋,(既祭,埋藏之。)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