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的嬰兒形成對照呼應。蘋果和孩子都寓意著人的“永恆的慾望”。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書包網
猜想
一般說來,禁忌的背後會激發更大的猜想,禁忌的花在想像之後會變得更加嬌豔,禁忌的果也因禁忌而顯得更加甘甜。
在我荒蕪的少年歲月,關於禁果的想像幾乎無從貼伏。當時曾風行朝鮮電影,一部歌頌合作化的《摘蘋果的時候》也能激起可憐的性萌動。合作社的男女青年在豐收的果園採摘蘋果,也順便採摘漸漸成熟的愛情,那些健壯的大臉盤的朝鮮姑娘進入過不少情竇初開的少男夢境。
新中國成立後的前三十年,關於愛情的文學也基本屬於禁區,因此,那個時期的任何與愛情有關的詩文都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和好評。詩人聞捷在1955年發表的《蘋果樹下》曾是傳誦一時的名篇。它以蘋果樹為背景,從春天的蘋果樹開花寫起,透過夏天的初果,寫到“淡紅的果子壓彎了樹枝”的成熟季節。而背景下的人物則是一對青年男女,他們的愛情隨著蘋果的成熟而成熟,“種下的愛情已該收穫”。大約在1976年,我從一本破舊的老《人民文學》上讀到這首詩,那混合著蘋果意象的樸素愛情讓我真的感到很“甜美”。今天看這首詩,已覺很平淡,但那是我們曾經的時代,兩性的情愛是不能直抒胸臆的。聞捷的愛情詩曾經影響深遠,典型的例證是後來廣為傳唱的歌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其歌詞的“血緣”基本是來自《蘋果樹下》,只是歌曲把蘋果變成了葡萄。
關於禁忌中的蘋果,最意味深長的電影莫過於伊朗才女導演薩米拉·馬克馬巴夫十八歲時拍攝的《蘋果》。影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德黑蘭的一個普通的家庭,頑固保守的父親和瞎眼的母親為使孩子不受侵害,竟將兩個孿生女兒囚禁在屋子裡達十一年。一個接到投訴的社會工作者為了讓孩子接受治療,不得不把父親也鎖起來。那個可氣又可憐的父親為自己辯解說:“我的兩個美麗的女兒就像花朵,外面風吹日曬會使她們枯萎。”兩個女孩終於步履蹣跚地走在街道上了,這竟是她們最初的社會經驗。片中的一家人就是故事真實發生的一家人,對白也沒有經過刻意設計,整部影片清新真實,沒有絲毫表演的痕跡。片中最重要的戲劇情節,也是最具詩意的閃光點是蘋果的多次出現。鄰居家的小男孩從樓上的窗戶裡用細繩吊下一枚蘋果挑逗孿生姐妹;後來三人結伴到鬧市的商店去買蘋果;還有孿生姐妹與幾個小女孩躺在草地上吃蘋果;影片最後是父親和孿生女兒去了街上,瞎眼媽媽走出院外,這時鄰居男孩故技重演,吊下一個蘋果挑逗瞎眼媽媽,抓了許多次之後,這個始終蒙面的媽媽終於抓住了那個蘋果。影片至此戛然而止。
幾次出現的蘋果都不耀眼,顏色青紅相間,甚至有些瘦小,但其中的寓意應該說不言自明,影片的高妙處就在於其餘音嫋嫋,無聲勝有聲。
寂滅
美麗的事物不僅讓人憐惜,也讓人萌生見識其毀滅的慾望。我想這種複雜的心理也是一種客觀存在。人們喜愛看悲劇,喜愛“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也可算是一種明證。在2002年的藝術展覽中,我曾關注過恩雅·加拉喬(Anya Gallaccio)的一幅作品,那是入選英國藝術領域最具聲望的獎項—特納獎的作品,名字叫《因為我不能留住2002》(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2002),是一棵掛滿蘋果的青銅色的樹。在為期三個月的展覽中,加拉喬將任那些象徵希望與誘惑的紅蘋果在顯然不堪重荷的枝條上慢慢腐爛。從照片上看,黑色枝條上的一枚枚紅豔豔的蘋果煞是好看,我曾把這張照片夾在一本書裡儲存,當我現在寫它時想翻出來看看,卻不知道藏在哪一本書裡了。其實,這部行為藝術作品最吸引我的不僅是那蘋果的色澤,還有無法嗅到的氣息。我反覆思忖,當展覽結束時,曾經瀰漫於藝術館的蘋果的香氣會變得腐敗,從新鮮到腐敗的氣息漸變過程就成為這部作品表現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若身臨其境,該有怎樣的聯想和感受呢?
像《因為我不能留住2002》那樣用新鮮蘋果做道具的行為藝術在各國都有相近的運用。蘋果已不同過去,它太大眾化太廉價了,但它又是那麼豐碩圓潤,像健美的雙臀,又像佳人紅彤彤的臉蛋。人們忍不住想見證它的腐敗的過程,要破了它的飽滿與美麗。有一幅著名的全息攝影照片,表現的是一枚子彈穿透蘋果的一剎那,我看這幅照片就覺得特別刺激。這還使我聯想到早年曾看過的一幅法國名畫,讓·巴·格萊茲的《打破的水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