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第2/4 頁)
,就算盆滿缽滿,錢庫充盈,也難免飽償“守錢奴”之譏。
從這點上看,中國一些地方的政府,不妨向加拿大的同行們學學怎樣花錢。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
12月11日,發生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針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辦公機構和憲法委員會辦公新樓的恐怖襲擊,造成數十人死亡、百餘人受傷和重大經濟損失,其中,中國工人死一人,傷七人。
事情已過去幾天,但這位不幸喪生、在異國他鄉屍骨不全的中國同胞,至今連姓名都無人知曉,唯一所能知道的,是他屬於承建阿爾及利亞憲法委員會辦公新樓的中建公司工地,是35歲的副經理,而這條訊息也是媒體透過使館間接瞭解到的。據中建公司新聞負責人黃太平稱,不公佈死者傷者的姓名、身份,是“以免引起不必要恐慌”。
中建公司在阿爾及利亞經營多年,僅中建八局就有員工近萬人,專案數十個,他們的妻兒老小此時此刻,無不為自己親人的安危提心吊膽,筆者2004年初從阿爾及爾回國,航班起飛同一時刻,機場內發生恐怖爆炸,在國內的父母心急如焚,直到我平安出現在電話線一端方長吁一口氣,將心比心,直到此事尚不肯公佈死者傷者的詳細資料,究竟是避免、還是加劇了“不必要的恐慌”?
事發後,中建總公司駐阿負責人鄭學選先生請大家放心,因為“恐怖分子的襲擊目標並非中國人”。聽完此話,恐怕大家更無法放心,因為“9。11”的幾千受害者,西班牙和英國恐怖襲擊案的死難者,他們中的大多數也並非“恐怖分子的襲擊目標”,此番致死致傷的8位中國同胞,甚至遭受物質和人員損失的中建自己,也並非“恐怖分子的襲擊目標”,但他們仍遭到了無法挽回、令人痛惜的損失。
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敵人,恐怖活動猖獗的地方,就是對任何和平工作、和平生活的人或組織構成威脅的地方,任何人都是這些喪心病狂者的襲擊目標。因此,任何一個想在這些地方開展業務的企業,都應預見到這種威脅,事先做好預防,防患於未然之時,事後做好善後,補牢於亡羊之後,惟如此,逝者的血才不至於白流,同樣的事件才不至於一而再、再而三造成重大損失。
近年來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工程和利益日益增多,發生在中國人身上的致死、致傷恐怖活動也與日俱增,他們中有些是“非襲擊目標”,有些卻是恐怖組織直接針對的物件。前者雖防不勝防,但哪些地方是熱點、是恐怖襲擊多發地帶,卻並不難事先研判,也並非不能就此採取相應防範、或迴避措施;至於直接針對中國專案的襲擊,則更不難判明,然而遺憾的是,中國有關方面和企業卻長期忽視這方面的工作,甚至恐怖分子襲擊威脅已赫然公佈數日,從事發國傳回國內的市場分析,仍對一觸即發的風險不著一字。逝者之逝,令人痛惜,而這種犧牲如不能及時喚醒有關方面的風險評估、風險預警和風險防範意識,避免今後更多、更大的犧牲和損失,就會加倍令人痛惜。
恐怖主義是和平和發展長期的敵人,而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存在,也將是長期性、戰略性的,在這樣的局面下,恐怖主義之於中國非洲利益間,就不存在“井水不犯河水”的可能,既要確保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存在,又要確保生命財產的安全,有關方面就應具備和恐怖主義周旋的心理準備、勇氣、能力和藝術,而不應再抱有矇混和僥倖的心理,自己的利益,自己不去維護,尚能乞求何方?
非洲是充滿機遇的地方,這一點自“中非峰會”以來,經過各方面的熱烈鼓吹,已漸漸為國人所熟知,但非洲同樣充滿風險,卻在媒體、有關方面有意無意地忽略下,被社會所忽視,其代價便是生命和財產一而再、再而三的損失,從奈及利亞到衣索比亞,從蘇丹到阿爾及利亞。前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將使後人復哀後人,到了正視這個問題、並提醒需要提醒者的時候了。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業績百世流芳”,安息罷,願你的離去,能喚醒更多的人
………【法蘭西文化已死?】………
在當今世界文化領域,恐怕沒有任何比法國人和美國人更稱得上冤家的一對了,這不,11月21日美國《時代週刊》歐洲版一篇署名“唐。莫里森”,聲稱根據格蘭特。羅森博格報道稿寫成的文章,就引起軒然大波,因為這篇文章的題目居然是“法蘭西文化已死”。
這篇長達4頁的文章火爆刺激的絕不僅是一個標題。
文章一開頭就借深秋的天氣形容法蘭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