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3/4 頁)
樣,這個我就不能給你保證都好喝了。”李好聽後笑著回道,這個他還真沒辦法。
“日吟靚湯三兩碗,不辭長作嶺南人啊。”李恪想起了李好曾經說過的某句話,然後把裡面的內容稍稍改了下感嘆道,這道的味道實在是美的很啊。
湯喝完後,接下來就是正式的進餐,很快廚房那邊端著一份冒著熱氣、油光紅亮的燒鵝出來。這是第一道菜,荔枝木脆皮燒鵝。這道菜也只有這邊才能做的出來,別的地方一樣要差點味道。
第一是這鵝有要求,一定要這邊特有的烏鬃鵝,二是用來烤鵝的木材也特殊,必須用南方這邊特有的荔枝木烤才是最好的烤鵝。
脆皮燒鵝在後世長期以頭牌巨星佔據粵菜菜譜,然而想品嚐一隻即燒即食、皮脆肉香的燒鵝,也非易事。酒樓和燒臘檔販售的燒鵝,有時熱氣騰騰地被捧上餐桌,由於經過微波爐的“二道加熱”,“脆皮”兩字也變得牽強了。
但是李好這裡不用擔心這個問題,這隻脆皮燒鵝就是剛剛烤好,而且用的是真正的荔枝木來烤。這燒鵝整個流程比之前李好做的烤鴨花費的心思不會少,整個流程不少。
得益於18款的香料、調味料、中藥材一起醃製在這邊特有的烏鬃鵝的鵝胸內。然後經過幾個流程後碌水,把被吹脹的光鵝的表皮羶雜之物在溫水裡闢走。同時收縮毛細,保持光鵝鼓脹的身形,燒烤時,鵝體表皮就可以均勻受熱。
然後就是風乾,最後才是用荔枝木燒烤。整個過程每一步都非常謹慎,調料一定要到位,用來燒烤的木材必須使用這邊的荔枝木,才能讓這脆皮燒鵝的香味更濃。
接著脆皮燒鵝的還是一道葷菜,紅燒乳鴿。這道菜和脆皮燒鵝一樣,在粵菜裡面最常見,一般的粵菜館裡面都少不了這個。鴿子體態豐滿,肉質細嫩,纖維短,滋味濃鮮,芳香可口,是上好的烹飪原料。
取一月齡肥嫩乳鴿數只,宰殺去毛,扒去肚雜。放入醬油、大小茴香、薑末、八角等佐料配製的料湯中,浸漬約20分鐘,撈出涼幹。然後鍋置旺火上,油炸乳鴿至外酥內嫩時撈出。
第二百五十章 不妨長做嶺南人
“這是鴿子?還是山雞?”看著端了上來的紅燒乳鴿,李恪好奇的問道。用鴿子做菜,這個很少看到,所以這傢伙忍不住好奇問起來。
“鴿子,紅燒乳鴿。鴿肉味鹹性平,具有滋腎益氣、祛風解毒之功效,主治病後虛羸、消渴、久瘧、腸風下血等症;另外,對頭暈神疲、記憶衰退具有顯著療效,這邊的人偏好這個。”
李好看著這道菜笑著跟李恪解釋了一下,實際上嶺南這邊很多美食都沒出現,李好說的這邊人喜歡只不過是隨便找了個說詞而已,難不成他說這些菜式都是他從後世的嶺南帶過來的?
接下來上的是一道海鮮菜,這個不用李好介紹李恪也認識。就是一隻大大的龍蝦,清蒸龍蝦。龍蝦殼已經被剖開了兩邊,方便湯汁入味,但是整個龍蝦的形狀並沒改變,獨自佔著一個大盤子。
第四道菜也是一個大盤子,盤子上面就是一頭小豬,一頭烤的金黃的小乳豬。烤乳豬這道菜在嶺南這邊不僅鼎鼎有名,而且歷史悠久,這道菜在這個時候是真的有了。
燒乳豬在南方已有超過二千年的歷史,後世在南越王墓中起出的陪葬品中,便包括了專門用作燒乳豬的烤爐和叉。在清朝時,粵菜的燒乳豬更被選入為“滿漢全席”的菜色之一。
再往後,燒乳豬隻是廣東燒味其中一種,算不上什麼高檔的菜式。一般的製法是以重約五公斤的乳豬,宰殺後在腹部剖開,取出肋骨,放入特製燒烤叉撐開,放入烤爐烤成。
如果燒烤時用慢火,燒出的乳豬豬皮光滑,稱之為光皮。也可以用猛火燒烤,其間在豬皮塗上油,令豬皮成充滿氣泡的金黃色,即為“麻皮乳豬”。
乳豬的特點包括皮薄脆、肉鬆嫩、骨香酥。吃時把乳豬斬成小件,因肉少皮薄,稱為片皮乳豬;有時點上少許“乳豬醬”以增加風味,吃起來不失為一大美味。
在後世無論是清明祭祖,還是拜神祭奠,燒豬一直都是南方這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餚。祭拜結束後,燒豬全部進了自己的肚裡。
李好並不會製作這道菜,這道菜有不少講究,做的不好就浪費材料了。不過李好可以從系統用積分換來技術,然後把技能點上就好了,還能把這門技術傳給其他人。
這段時間在南方這邊待著,很多美食李好自己都能做了出來,加上需要使用積分的地方不多,這讓李好手上多了不少積分,換個烤乳豬的技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