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用於日常生活的非量化應用。80/20思考法和80/20分析法一樣,我們一開始先假設,在投入和產出之間有一種不平衡的關係。但是,我們不需蒐集資料來分析這個關係,而是大略估計它。
80/20思考法比較廣泛,它是一種不太準確而且屬於直覺式的程式,包含諸多的思維方式和習慣。正是這些思維方式和習慣,使我們設定了哪些東西是造成生活中重要事物的原因。80/20思考法讓我們能辨認出這些原因,並藉以重新運用資源,進而改善問題。
80/20思考法需要你去搜集資料,也不必認真去測試你的假設能否成立。因此,80/20思考法有時候可能會產生誤導。
“80/20分析法”和“80/20思考法”是80/20法則衍生出來最有效的兩種方法,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下列的一些建議有助於你應用80/20法則:
——獎勵特殊表現,而非讚美全面的平均努力。
——尋求捷徑,而非全程參與。
——練習用最少的努力去控制你的生活。
——選擇性地尋找,而非鉅細無遺地觀察。
——在幾件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表現。
——只做我們最能勝任,且最能從中得到樂趣的事。
——當我們處於創造力巔峰,幸運女神眷顧的時候,務必善用這珍貴的“幸運時刻”。
80/20法則(3)
沒有任何一種活動不受80/20法則的影響。若想成為運用80/20法則的專家,你需要發揮你的創造力,積極觀察,並經常使用它!
分配的失衡
80/20法則經常體現在商品和利潤的關係上。
如果我們做一個細緻的統計,就會發現商品和利潤的關係永遠不可能達到均衡。通常的情況是,佔總商品20%的部分商品,所帶來的利潤卻佔了全部利潤的80%;反之,剩餘80%的商品創造的利潤,僅僅佔了全部利潤的20%。
因此,經營者要善於發現那些能帶來高額利潤的20%的核心商品,把精力集中在這些商品上。簡單地說,就是發現我們經營中的招牌商品和佔據著大比重營業額的商品。
要注意的是,80/20法則不是說只需要掌握這20%的核心商品,而其他的商品就可以不管不顧,80/20法則的目的是讓你把主要精力投注在關鍵商品上。如果你對這樣一個黃金法則不屑一顧,那麼結局只能是盲目出售新商品,經常做一些無用功。
當然,商品與利潤之間的關係也不全是固定的80/20,80/20只是一種概說,是為了比喻的方便起見——80加上20等於100,這樣的數字不但直觀,而且易於記憶。
而在現實中,80%的利潤也可能來自於35%的商品,或者來自於20%的商品,甚至只是10%的商品。總之,這些數字都表現了一個內容:不平衡。在大多數情況下,商品與利潤之間絕非我們想像的50/50,而多半還是趨向於80/20。
若要使自己的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浪潮中站穩腳跟,並更多地獲取利潤,採用80/20法則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你要時刻關注為公司帶來80%利潤的商品,同時要洞察在未來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商品。
留住老顧客
運用80/20法則,我們還可以發現針對老顧客營銷的意義。
長期以來,在生產觀念和商品觀念的影響下,企業營銷人員往往關心的是商品或服務的銷售,他們把營銷的重點集中在爭奪新顧客上。
其實,與新顧客相比,老顧客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益。精明的企業在努力創造新顧客的同時,會想方設法將顧客的滿意度轉化為持久的忠誠度,像對待新顧客一樣重視老顧客的利益,努力與顧客建立長期聯絡。
老顧客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老顧客可以給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經濟學家弗裡得裡克?裡奇海爾得的研究表明:重複購買的顧客在所有顧客中所佔的比例提高5%,對於一家銀行,利潤會增加85%;對於一位保險經紀人,利潤會增加50%;對於汽車維修店,利潤會增加30%。
——老顧客可以給企業帶來間接的經濟效益。眾所周知,老顧客的推薦是新顧客光顧的重要原因之一。個人的購買行為必然會受到各種群體的影響,其中,家庭、朋友、領導和同事是與其相互影響的一個重要群體,這個群體會使每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