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力的東西)總是會自我調整,以求將工作量減少,而大約20%~30%的資源,與70%~80%的資源活動有關。
從某種意義上講,“最省力法則”實際上是對80/20法則的重新發現與闡釋。
引介80/20法則的另一位先驅是羅馬尼亞裔的美國工程師朱倫(Josef Moses Juran),他是上個世紀50~90年代品質革命的幕後功臣,被稱為偉大的質量管理導師。
朱倫在1924年加入西屋電器(Western Electic),他的職務是工業工程師,他透過自己的研究和分析,發現了產品品質中所隱含的80/20法則。
朱倫的《質量管理手冊》一書在1951年出版,在這本劃時代的著作中,他大力頌揚了80/20法則:“經濟學者帕累託發現,財富分配是不平衡的。這種不平衡在其他許多事情中也可以找到:犯罪行為在犯罪分子身上的分佈,意外事件在危險過程中的分佈等等。帕累託的不平衡分佈法則,也能解釋產品品質不良的分佈。”
1953年,朱倫應邀前往日本演講,獲得強烈地反響。於是他留駐日本,與幾家日本公司合作,並將其理論應用到生活消費品的價值與品質的提高上。
在朱倫的倡導和實踐下,80/20法則廣為人知,併成為全球品質革命的中心思想。
神秘的不平衡
80/20法則的實質是什麼?是一種偶然的巧合,還是某種對於經濟和社會影響巨大的金科玉律?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80/20是反直覺的,我們的直覺常常這樣認為:
——所有的產品是一樣重要的;
——所有的顧客是一樣重要的;
——所有的投入是一樣重要的;
——所有的原因是一樣重要的;
……
因此,人們很容易做出這樣的假設:50%的投入將會獲得50%的產出。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80/20法則(2)
這種深植人心的“50/50謬誤”,與事實往往不符,常常誘導人們誤入歧途。
80/20法則主張,當我們檢查和分析兩組因果有關的資料時,最可能出現的結果是一個不平衡模式。這種不平衡可能是65/35、70/30、75/25、80/20、95/5或99�9/0�1,或是其他任何一個組合。
機率理論告訴我們,所有80/20法則所揭示的不平衡不可能都是隨機發生的,應該有一些更深奧的規律或原因隱藏於80/20法則背後。
為此,帕累託陷入苦思,想為他的發現找出一套合理的理論解釋,但最終也沒有發現具有說服力的理論。
後來混沌理論的發展為80/20法則提供了很好的解釋。
混沌理論與80/20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混沌理論指出,在看似紊亂的現象背後,有一種可預測的非線性關係。這種可預測的非線性關係,經濟學者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稱之為“神秘”、“怪誕”和“精確得可怕”的東西。
80/20法則與混沌理論都揭示了世界的不平衡狀態,它們相輔相成,共同支配著這個奇妙的世界。
“80/20分析法";和“80/20思考法";
80/20法則究竟能帶給人們什麼呢?
它可以教給人們獨特的思考方向與分析方法,可以讓人們針對不同問題,採取明智的行動。
那麼如何運用80/20法則呢?
有兩種從80/20法則中衍生的好方法,即“80/20分析法”和“80/20思考法”。
80/20分析法是以系統、量化的方法來分析因果,也就是以量化方式對原因、投入、努力與結果、產出、報酬等勾劃出一個精確的比例關係,把它轉換成百分比的數目後,就能獲得一個近似的80/20關係。
運用80/20分析法,要先假設有80/20關係的存在,然後蒐集事實,進行統計分析。這是一項實證程式,可能匯出各種結果,51/49至99�9/0�1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但這些結果都顯示了不平衡的關係。
80/20思考法比80/20分析法好用,而且速度更快。不過,在你對估計有疑慮時,80/20分析法就可以派上用場。
我們所說的80/20思考法,是將80/20法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