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上保證官場清廉,讓官員競爭於親民愛民,文人競爭於政績,武人競爭於武功。不要指望官員自覺地不貪汙、不腐化、不瀆職,要在制度上保證官員不能貪汙、不能腐化、不能瀆職。主觀上想貪汙、腐化、瀆職,客觀上無法實現。官員貪汙、腐化、瀆職與清廉、高尚、精政,少部分來自官員的自覺,大部分來自制度的約束。治吏制度對官員,既有篩理作用,又有塑造作用,有什麼樣治吏制度,就會選擇塑造出什麼樣官員隊伍。
識人、用人是社稷興廢的根本
歷史上的每位成功者,都是一大群人才給推向人生頂峰的。用人關乎社稷興廢,不可不察,不可不慎。用人是萬事的根本,成大事者必須學會識別人才,學會使用人才。對人才使用得當,就會有利於事業,如果使用不當,就會人才匱乏,或者窒息人才,就會對自己的事業造成禍患。
為人擇官則亂,為官擇人則治
為人擇官則亂,為官擇人則治。設計各種官職,然後讓人才競爭各個官職,競爭的優勝者,就任各個官職,這是任用官員的正道程式,官員名正言順,容易獲得威信,容易開展工作;認準一個人,為這個人設計官職,或者為這個人尋找官職,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與之競爭,這是任用官員的邪道程式,官員名不正、言不順,不容易獲得威信,不容易開展工作。
德行高尚者更容易發揮其才能
選拔重用人才要德才兼備,因為道德高尚有助於才能的發揮,道德低下有損才能發揮。有才無德的人不得人心,處於他人疏遠、提防狀態,他人不會與其親密合作,不能獨當一面、成就事業;這樣的人適合作謀士,不適合任實職;適合做下屬,不適合做領頭者。所謂賢者,就是德才兼備的人,他人願意親近、願意合作,這樣的人可以獨當一面、成就事業;這樣的人既適合作謀士,又適合任實職;既適合做下屬,又適合做領頭者。
有淵博理論知識的人才要從基層用起
缺乏實踐經驗、有淵博理論知識的人才,應當從基層用起。因為理論人才有個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過程,有個逐漸適應實踐的過程,有個從小實踐到大實踐的鍛鍊過程。在基層已經有了較好政績的人才,提拔到更高的層次使用……政績是官員職責的最高評定標準,政績是官員晉升的首要條件。人才的拔高使用是危險的,超出了實際能力的重用,不是尊重人才、愛護人才,而是糟蹋人才、做踐人才,讓人才中途夭折。
所用之人的功過,同時是君王的功過
君王品質如何,首先是看他如何用人。當他起用的人既忠誠,又有能力時,人們就會認為君王很明智,因為他已經懂得了怎樣知人善用。所用之人的任何功勞,都會被歸結於君王用人適當。如果君王起用的人是奸詐之人,是沒有才能的人,則人們就會認為君王昏庸不堪,君王是不能識人、不會用人的人,是不明事理的人。所用之人的任何過錯,都會被歸結於君王用人不當。
愚昧民眾的政策與精明民眾的政策
讓民眾處於愚昧無知之中,掏空民眾的思想,灌輸甘心做奴隸的思想,填飽民眾的肚皮,削弱民眾的意志,強健民眾的筋骨,使民眾沒有知識,沒有慾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民族,只有一個國家,則這種統治方法可行,因為只有內、沒有外。在世界有很多民族,很多國家的情況下,就行不通了,因為其他的民族,其他的國家可能不採用這種統治方法,而採用精明民眾的統治方法,具有較高生產力水平,具有較高科學技術水平,落後民族、落後國家會被消滅。
過分猶如不及
治理亂世要緩急相濟,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則容易激出變故,太慢則無異於放縱,也容易給心懷不軌的人制造機會。刑罰太嚴,民則畏懼,長久下去必生變故,這是刑罰嚴厲所產生的流弊。如果把任何事情都看得非常清楚,就會擾亂百姓,打破百姓的生活秩序,就會出現變亂,這是明察的流弊。獎賞過勤,容易誘發人們不滿足的心理,心裡不滿足,就會滋生怨恨。
關注壞,抑制壞,消滅壞
賢明君王治理國家,不管臣下愛好什麼,而更在乎他們憎惡什麼,憎惡的東西去掉了,自然就會親服;君王不關心民眾為什麼歸順,而更關心民眾為什麼背叛,背叛的誘因去掉了,自然就是歸順。好的東西不用顧及,放任其自由生長;壞的東西必須抑制,消滅於萌芽之中。
虛偽是君王的必須手段
虛偽為君王沽名釣譽,鞏固權勢起著很大作用。殺人必然冠以名目,殺之有名,使被殺者無怨言,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