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應極力避免用太多的專業術語,以免破壞當初提出報告書的原意。
為了使報告更臻完美,不妨適時地附上一些統計圖表、照片等等輔助資料。然而,這些資料應以有助於所提示的事實而增加對方的理解為限,切忌為求增加報告本身的分量,而盲目地加入一些毫無意義或根本不相關的資料。
(八)把握“健康”的細節健康不僅包括自我的身心健康,還包括他人的健康。健康是細節得以執行的根本,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中層欲發揮自己才能與職權,首先要擁有健康。假如經常性地感到疲勞或無法忍受一波又一波來襲之壓力,在最壞的情況下,公司會令自己失去職位。
所謂健康,乃指身體強壯安逸之意。人的身體乃一機密機器,有種與生俱來而不可思議之能力,故應盡全力加以培養。切勿在患病之際方知健康的可貴,應該在平日就熟悉保養身體,以免病入膏肓之際怨嘆悔恨。
健康的細節包括合理飲食、經常運動、按時休息、常規檢查等幾個方面。這裡僅就運動加以介紹。
為長坐辦公桌者而設計的簡易運動法如下:
每次坐上椅子,即儘量將手臂伸直往後拉,做深呼吸。
每隔15~20分鐘,就調整一下坐姿,轉動肩膀使身體肌肉鬆弛。
每隔30分鐘,儘量將整個上半身往後仰。
儘量將電話放遠一些,如此,在接電話或打電話之際,方能趁機伸直手臂,有益肌肉的鬆弛。
欲站立時,先做一前彎運動,以手觸控到腳尖為準。
(九)把握“高效”的細節高效是組織中良性互動的保證,是細節所要達到的目的,因為卓越的執行力才是中層的核心競爭力。中層執行力以高效為優勢,所以提高效率對中層而言,是職場制勝的法寶。
細節決定職場成敗(9)
審視自己是否高效。
必須認識到實際工作效率比自己所料知效率差得太多了。以下所列舉的,就是常犯此種毛病的情況。
①老是挑一些瑣碎、無謂、多餘的動作做。
②不懂的經營的第一原則——“讓部屬從事合乎其薪資之工作”。
不肯將一些小事委任與部署,唯恐部署不會處理,此種人物是典型的婆婆媽媽型,天生的勞碌命,事事非親自做不可,否則寢食難安。
③缺乏今日事今日畢的時間觀念,經年累月堆積太多的工作,致使一旦發生意外,而沒辦法解決。
④老是喜歡將一些有待裁決之事擱置在後,先做容易記不費腦筋之事,致使工作越積越多,雖然經常能憶起這些待辦的事,但是,想歸想,卻依然不付諸行動。
辦公室擺設有方可以提高效率。
辦公室與辦公室裝置亦是決定中層是否忙碌的關鍵之一。辦公室內辦公裝置的擺設良好,可使工作效率大為提高。現在可環視辦公室的一切,看裝置是否放置適當,是否予人一種舒適而安全的感覺。開啟抽屜,看是否整理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卡片、信封、回形針等是否混亂得糾紛不清,桌頭的檔案與檔案,是否胡亂堆疊在一起。
透過辦公室的有效擺設,可以達到節省時間與精力的目的:常用的辦公裝置,應放在隨手可取到的位置。例如,對於一個經常要計算各種數字的人而言,計算機是一件必備的工具,所以,應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以免到處取放浪費時間;又如,常用的計算機若放在別的辦公室,則浪費時間,實非明智之舉。桌面應整理好,以保持能隨時使用的狀態。例如,檔案、檔案等應放置在固定的場所;通訊錄與電話錄應放在桌上箱子內或固定於抽屜之中。
重要的工作應該優先著手。
身體與心理狀況最佳之時,應集中精神著手重要且困難的工作,反之,感到精神恍惚、注意力沒辦法集中、身心俱疲之時,不妨有彈性地做一些較為輕鬆的工作,諸如簽名、檢視公文、拆閱郵件等等。趁早晨頭腦較清晰時,從事一些較費時、費腦筋的工作。
資料多多益善。
只要有利用價值的資料,均需不遺餘力地予以收集。資料是資訊的比拼,是決策的依據。比如要學打高爾夫球,就需先收集有關高爾夫球的資料——何處有高爾夫球場?向何人請教球技?必備高爾夫球具與學費估計需花費多少金額?是否尚有其他費用?等等。待收齊該些情報,再下決定是否學打高爾夫球。
資料整理當分門別類。
欲瞭解問題真正發生的癥結所在,以及訂立解決問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