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褒國(第2/2 頁)
而大周為井田制,百畝為田,一田劃分為井字狀,中間為公田,其餘各自為私田。
以八家人分耕私田,八家一同耕作公田,之後取一田的九分之一為稅收。
當然,這是諸侯分配給庶民耕作的田地。
而那些諸侯之下計程車大夫們,更多是以奴隸耕作,所得不用上稅,皆是自己的俸祿。
也就是說,風允有了祿田,一年之後就不再有月俸,之後想要何物,只能用祿田耕作出的糧食去換。
不過奴隸少之,還需購買,大部分計程車族還是以庶民耕作,稅收較高罷了。
而作為上士,風允手上的祿田為三百畝,也就是三頃之地。
不過風允清楚,現代的計量與大周的有所不同。
大周的一畝大概是現代的三分之一,而這時的三百畝就是現在十來個足球場那麼大,按照大周每畝地畝產一石粟米,而這裡一年兩季,就是六百石,摺合一萬八千百貝幣。
在如今一個奴隸兩百貝幣的大周,風允一年的畝產能買九百個奴隸。
……
“誰!”
風允正隨著甲兵前往祿田,突然一位少年郎攔住了風允的去路。
“慢慢慢,我不是惡徒!”
少年郎男子十七八歲,衣著不凡,應該是士族子弟,但又像是第一次穿一樣,沒有規矩,見到風允他生疏地行了個禮。
“上士?”甲兵護在風允面前,詢問風允。
風允看這人青澀臉龐,和那不同於大庭的口音,有些好奇道:“從別處來計程車族子弟?”
“呃,我是褒國子弟…”這人含含糊糊,只說了個國名。
“褒國?”
風允有淺看過《大周地誌》,這褒國之祖是侯爵位,同時也是周朝大夫,傳至今多載,自從十幾年前褒候薨逝,急速轉衰,如今只是一個位於西南方的中等邦國。
為何此地會有褒國的人?
大庭國可是在東南方,與之相隔千里……
見到風允思索。
那褒國少年道:“在想什麼?”
“唉,你別攔我,我有事與這位上…上士說!”
風允示意,甲兵這才放開,讓其過來,而甲兵也緩步遠些。
看見甲兵走遠,褒國少年才撥出一口氣。
他道:“我君父於吳國入仕,如今褒國家中出事,需他回去繼承基業…而我是他嫡長,也一併回去。”
說著這人對著風允深深再行一禮,這次好了不少,沒有之前那般彆扭。
“吾方才竊而聽夫子所講,貼切自身後心中大震,明白夫子是有才之士。”
“不知夫子可願與我前往褒國出仕,我必以幕臣之位待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