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死我活,認為它們是狼和鹿的關係。實際上,不同的文化與當地的環境、歷史、經濟息息相關,強求一致即便如日本明治維新那樣誠心誠意地進行改造也不可能全盤照搬成功。不同的文化不是狼和鹿的關係,即便它們是狼和鹿的關係,狼和鹿也是在自然界共生幾百萬年的物種,並非一定要消滅一個物種,另一個物種才能生存。】如果研究者不相信文化差異就像是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企圖以外部壓力來抑制不同社會的區別,那麼他所作的研究無疑是荒謬的。同樣他也無須擔心採取這種立場就會使世界停滯不前。鼓勵文化上的差異就能夠產生一個動態的世界。英國在伊麗莎白時代之後是安妮女王時代和維多利亞時代,而並未喪失其英國的特點。正是因為英國人一直保持自己的特性,不同的標準和民族氣質才能夠世代相傳。32【32薩評:世界本來就是多彩的,一個暫時看起來不合理的或者落後的文化,其本質可能並不真正是落後。比如,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尊崇數,甚至不惜以武力保衛自己的信仰。在當時人的眼裡,這些人肯定荒誕而莫名其妙,照今天某些人看法就是完全背離“普世價值觀”,應當毫不留情地消滅。只有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人們才明白畢達哥拉斯學派原來是過早地提出了“數字時代”的概念。】
。 想看書來
任務——瞭解日本(8)
對民族間的差異進行系統研究,需要一定的硬心腸和寬容心。只有信仰堅定的人,才能異乎尋常地寬容,宗教的比較研究才會蓬勃發展。這些人也許是耶穌教徒或阿拉伯學者,或是不信教的人,但決不是狂熱者。如果人們還在保衛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且只相信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世界的唯一解決辦法,文化的比較研究就不會繁榮。這種人決不會懂得,對於其他生活方式的瞭解,將會增強對自身文化的熱愛。他們不能使自身獲得愉快和豐富的體驗。他們是如此堅守自己的文化,以至於別無選擇,只能要求其他民族採納他們的特殊解決方法。作為美國人,他們就強求其他所有的民族接受我們自己所喜歡的信念。33【33薩評:遺憾的是即便今天,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具有這種優越感,並且試圖用軍隊實現這種“理想”。想一想,當年的基督教會在美洲摧毀印加人的文化時,在歐洲燒死布魯諾時,他們曾經具有同樣的優越感,並且相信真理在自己的口袋裡。】但是,對於我們所要求的生活方式,其他民族是難以接受的。這就像我們無法學會用十二進位制來代替十進位制進行計算,或者無法像東非某些土著居民那樣學會單腿站立進行休息。
因此,這是一本闡述日本人習慣的書,而這些習慣在日本是人們所期望和認為理所當然的。它將談及在哪些情況下,日本人希望能夠得到禮遇,在哪些情況下則不希望;他們何時會感到羞愧,什麼時候會感到尷尬,等等。本書所論述內容的最理想、最權威的證據,恐怕就是那些無名的、身份多樣的街談巷議者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人都曾親自置身於那些特定的場景之中,而是說他們都會承認在那種情況下他們會如何行事。34【34薩評:這個方法是否有效得看碰上誰。要是碰上崇禎朝的御史高官,那就慘了—這些人都是道理說得比誰都明白都慷慨,投降起來比誰都快都徹底的職業騙子。美國沒有出過朱熹,他們對這一點不明白,是正常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描述日本人心靈深處的思考、行動的態度。也許這個目標最終不能實現,但這是研究的理想目標。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研究者將很快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即材料的增多並不能保證一些現象確定性的增加。譬如,對於一個人應在何時向誰行禮,就沒有必要對所有的日本人都進行統計研究。任何一個日本人都可以向你解釋這些公認的習慣性行為,只需要一些人證實一下,而沒有必要透過成千上萬的日本人獲得相同的資訊。35【35薩評:這倒說的不錯,日本人對於一些固定的規則,特別是禮儀的遵守,常常達到死板的地步。舉例而言,抗戰的時候,山東文登曾有日軍試穿便衣偷襲八路軍賽時禮部,但被輕易識破。理由很簡單,雖然換了便衣,但日軍軍規中有一條——士兵出營必須戴帽。恪守軍規的日軍因此為每一個便衣兵配了瓜皮帽一頂。於是,八路軍哨兵就看到了一幕奇特的景象—一些“老百姓”迎面而來,有揀糞的,有串親戚的,有要飯的,卻無一例外人人一頂暫新的瓜皮帽……不打,才怪呢。】
如果研究者試圖發現日本人生活方式賴以建立的前提,這項工作就遠比統計證實艱鉅得多。他所需要迫切瞭解的問題是,日本人如何用這些公認的習俗和判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