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時候,太陽大照,一副唯我獨尊的模樣,白天是出不了門的。今年小風嗖嗖,還帶著些涼意,睡覺自然變成一件愜意的事情。遇到一點小小的麻煩,竟然是耳朵的問題。昨夜,忽聞蟬聲高調,頓覺耳朵被千萬只螞蟻咬食,我問花牛爸:這是什麼東西在叫?花牛爸隨口答道:蛐蛐。頓時童年記憶湧上心頭,竹片籠子,蛐蛐,大蔥辣椒。又覺得不像,讓花牛爸支起耳朵聽聽。又答“知了!”倒是有幾分相似,望著窗外的黑夜,想象著萬蟲齊鳴的景象,彷彿看到那些認識的、不認識的蟲子正大口吞噬著樹葉吮吸著綠汁,而那新鮮的樹葉綠漿在它們的腸胃中蠕動,隨著血液流淌,直到周身染成螢綠。習慣了城市交通奏鳴曲的耳朵,此時竟然嫌棄鄉村小夜曲的原生態唱腔,總得不到安寧,無法入睡。蟲兒叫了一陣,蛙聲又起。蛙的聲音低沉,不尖銳,很好接受,便沉沉睡了一會兒。從牆角偶爾冒出一聲壁虎叫,是它逮到蚊蟲後,得意的就餐聲,“啾啾”有幾分另類。夜是長的,睡意上來時,也顧不得耳朵的感受,一覺醒來天還矇矇亮。花牛爸迷迷糊糊地吐出一句 :“誰在吵架?” 我也跟著回答:“外面的鳥。” 外面的鳥正在窗外那棵大樹上七嘴八舌地說著鳥語,此時,床頭若有把獵槍,我定會縱身跳起,抓起它指向那群該死的鳥兒。哎!我可憐的耳朵,遭受城市折磨已太久太久……
敏魚魚鰾湯,是花牛外婆打來電話囑咐花牛媽媽在孕期吃的,說是山東家鄉的一些風俗,吃了敏魚魚鰾,孩子不會受驚嚇。寶寶在肚子裡安逸,準媽媽也跟著安逸。只是魚鰾很腥,最好是買曬乾的。花牛爺爺買的是新鮮的魚鰾,花牛奶奶用了好多方法除腥,比如用花椒,在湯裡放醋……又加了瘦肉和蝦仁,是道很鮮美的湯哦。
“媽媽,我想吃鮁魚”,給花牛外婆打電話時,我的口水幾乎氾濫了。孕期特別想念媽媽的味道,於是花牛外婆千里迢迢,拎著兩條新鮮的鮁魚從青島到海南,連飛行帶停留,足足花了6個小時。
兩條新鮮的大鮁魚,躺在一塊大冰上,被紙箱包裹得嚴嚴實實。可憐天下父母心,母親就這樣來了,除了換洗的兩套衣服,大包裡塞滿了給寶寶做好的被褥、衣服、尿布……
鮁魚是北方魚,在海南的市場上無處尋覓。其實海南有種馬鮫魚和北方的鮁魚屬於同類。
鮁魚來自冷水,個頭小一些,也比熱帶的魚肉更細膩。
敏魚魚鰾湯:
做法:清水煮熟後,加入醋, 胡椒粉去腥調味。
鮁魚:
材料:鮁魚、蒜薹
調料:八角、啤酒、大蒜、姜、鹽
做法:
1。將鮁魚切成塊,蒜薹切成段。
2。姜蒜爆鍋,倒入鮁魚,加水沒過魚,再倒入啤酒、八角、薑片,大火燉開,小火燉40分鐘。
3。放入蒜薹,時間不要太長,蒜薹很容易爛,最後加入鹽調味。
母乳期的飲食
純母乳餵養一直是專家提倡的。為了下奶水,首先要從飲食下手。
生下花牛的第三天,初乳剛到。豬腳湯、雞湯、鯽魚湯……裝在保溫瓶裡,源源不斷地從家裡端往醫院。花牛從月子里正式進入純母乳餵養,奶水充足,不僅滋潤了寶寶,更令人省心的是,沒有沖泡奶粉的麻煩。寶寶極其好帶,幾乎沒有哭鬧過,便漸漸長大了。
中國傳統母乳必備餐——雞湯
雞湯是傳統的母乳餐。為了把寶寶養好,奶水充足,雞湯一鍋接一鍋,吃米粉,用雞湯下,可謂是天衣無縫的搭配。若是擺個攤子出門賣,也可以扯上塊“祖傳”的牌子了。在那久遠的年代,媽媽的外婆、媽媽的媽媽……而今,我依舊吃著雞湯米粉為花牛母乳,從此便與雞湯結下了“樑子”。
產婦本來就胖,再進補就更胖,怕胖,卻還要喝雞湯下奶。矛盾呀矛盾。一天三碗雞湯,像喝水似的。看著日益增加的母乳,已經夠花牛食用,心裡既高興又惘然。除了做媽媽,要當好這個大號奶瓶實在不容易呀。怎樣吃雞才能不長肉只進補呢?
我發現了一個妙招,既保證了奶水的產量,又降低了體重,瘦了10斤哦,這可是個不小的進步。前提是,餵養孩子也是件辛苦瘦身的事情。老人們常說,孩子吸走的是媽媽的營養,媽媽的血呀。
只進補不長肉的竅門就在這雞油上。
首先,處理生雞,要把黃色的油狀脂肪儘量去除。
另外,雞燉熟後,要放入冰箱冷凍。
如果要馬上食用,可以放入冷凍箱,若是不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