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4/4 頁)
產的特點,而這些客戶常常會構成中產的社交圈。武漢的訪談物件W12在接受訪談時說:“跟客戶有的交往一段時間之後,大家也會成為朋友,特別是對方的興趣愛好跟自己相似的時候。”由於有較長和較複雜的求學經歷,因此各類同學擴充套件了中產的社交圈。有許多中產在接受訪談時表示,社交圈比較多是正常的,因為讀了那麼多年書,光同學可能就有四五個圈子。北京的訪談物件B5則是靠進一步深造擴大了自己的社交網路,由於在北影讀在職研究生,因此她結交了許多新同學,並被帶入他們的圈子,給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工作都帶來了許多幫助。她說:“在我幫助朋友們的同時,朋友們也會常常幫助我。他們會幫我約稿,幫我幹這個那個的雜事,甚至會幫我買腳踏車。”另外,由於中產的職業通常具有較高的競爭壓力,因此許多中產不得不借助各種社會資源的力量來贏得競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強迫中產擴大自己的社交圈。上海的訪談物件S8在接受訪談時說:“大學畢業後,我在國營企業做了7年技術工作,3年銷售工作。1993年辭職去廣東,做銷售經理兼法律顧問。1996~1999年,回淮南做了3年代理商,賣油漆,做得不錯。1999年到合肥經商時安徽省司法廳招律師,我就考上了。後來以安徽事務所的名義到了上海。” 他說,外地律師來上海很不容易生存,他之所以能生存下來,“接的大都是朋友的案子”。由於以前經商時的朋友很多,使他很快在上海某律師事務所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現在他還經常陪這些老總們打球,他認為這樣的社交“收穫最多”。
在本次訪談仔細研究的某一個案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社交圈是如何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而發展變化,並且如何反作用於社會地位本身的。南京的自由職業者N6,原是一家國營企業的工人,其社交圈僅限於她自己的同學、同事和鄰居。這些朋友沒有錢,也沒有高學歷,幾乎都是青工,屬於較低的社會階層。後來,她的丈夫在生意上獲得成功,家庭變得非常富有,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