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領”。
其次,中國中產階層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價值準則為支援。人們的價值態度往往決定社會分層機制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時間長短。也就是說,一種社會分層體制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適度的,是否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取決於人們對它的價值判斷。由於當前人們主要是以收入水平來進行社會分層,因此本研究考查的是人們對收入差距的主觀態度,以此來透視人們對於當前正在等級分化的社會結構的價值判斷。
針對目前社會上的收入差距問題,多數人是能夠接受的。他們認為市場機制的公平性就在於根據人的能力、才幹來分配財富。因此那些高收入的外企職員,人們更多表現出的是羨慕、讚歎而不是憤憤不平。當然對收入差距和社會等級分化的認可程度受到個人的社會經濟狀況的影響,一般來說,社會經濟狀況較好的人、改革中獲利較多的人更可能認為收入差距是合理的,尤其是一些年輕人;社會經濟狀況不太好的人、改革中利益受損的群體,比如低收入的離退休人員、下崗人員等,更傾向於對收入差距表示不滿,他們體驗到較強烈的相對剝奪感。李春玲,同前引書,《當前中國人的社會分層想象》。
人們對於導致收入差異的不同機制有不同的價值態度。他們認為,有知識、有技術、有本事的人獲得高收入是合理的,應該鼓勵的。但是,他們對因權力而獲得高收入的現象則普遍認為是不合理的。然而,儘管人們對以權力獲取高收入持否定態度,但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又傾向於透過各種方式獲取權力、分享權力、接近權力以期獲得經濟回報。這種行為與價值的背離,也是中國社會一個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中產階層認同的建構與重構(2)
人們對當前社會經濟分層現象的價值判斷,主要是基於三種不同的有關社會秩序的倫理理念。第一種是傳統的地位等級觀念,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高低等級、富貴貧賤之分是天經地義的,甚至認為是命裡註定的。第二種是“共產主義”的平等觀念,認為人和人之間有社會分工的不同,但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分。持這種觀念的人一般對當前的社會等級分化持否定態度,但是否定的程度各不相同。第三種是自由主義市場觀念,認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持這種觀念的人是市場導向改革——比如私有化、股份化、國企改革、減少政府幹預、充分的自由競爭等等——的積極支持者和推進者,他們對於當前的社會經濟等級分化趨勢予以積極肯定。 同上引書。
儘管上述三種有關社會秩序的倫理觀念,就目前來看並無高下之分。但就社會影響力來說,自由主義市場觀念在當前最居優勢。由於持有這種觀念的人往往是政治界、經濟界、知識界的青年精英分子,這種觀念對各級政府的政策實施和傳媒及出版物的輿論導向都可能產生實際的影響。
最後,中國中產階層的形成離不開分層機制的作用。李亞雄認為,當前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分層機制是“權力—市場混合機制”,李亞雄:《轉型期的社會分層機制與工人階層的地位變遷》,轉載自《中國農村研究網》,文章來源://�ccrs�org�cn/big/zxqdshfcjz�htm。作用機制非常複雜,它的不同形態與組合形式對中產階層產生不同的影響。
人們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傳統體制下的社會分層機制是國家透過政治與行政的手段建立起來的。它規定了社會結構中不同位置上的社會成員或社會群體與社會資源的關係,從而規定了社會成員的社會地位,形成了新的身份等級制。1978年開始,中國開始了針對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體制改革。經濟、政治和社會變革已經使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國家權力的運用更加透明、公開與規範,社會的法治化水平提高,社會更加開放。並且,當代中國社會的轉型帶來一系列次級制度的變化。過去以國家權力為決定作用的社會分層機制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這主要表現在市場化因素對人們地位的影響在不斷擴大。許多研究都發現,原來評價與衡量一個人的地位的身份標準越來越不重要了,經濟收入與財富的標準在人們心目中的認同度越來越高。
然而,中國的改革遵循的是漸進式改革的道路,傳統體制中的某些制度與做法尚未被真正觸動。在這個特定的階段,社會分層機制也帶有轉型期社會的基本特徵:雙元性與混合性。也就是說,在社會轉型期,權力型的社會分層機制與市場化的社會分層機制二者並存,並且相互影響與滲透。據此,我們認為,當代中國社會分層機制是“權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