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頁)
區分上的特徵與邏輯有一定的共通性。以慣常的購物空間來展現這種分隔的態勢與邏輯是因為空間區隔在這裡更為明顯也更為集中。在消費空間的區隔中,可明顯地感覺到在城市已經出現了中產階層喜愛與聚集的消費空間,如很多城市不斷宣傳推出的“白領俱樂部”、“車友俱樂部”以及一些相應的會員制准入制度限制的一些消費場所,開始成為中產階層聚集的地方。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消費空間的分化,而且這種分化還正在持續,其結果是在未來,我們在中產階層喜歡並經常出現的場合尋找出理想的研究物件,將不再是難事。
在未來的城市消費空間佈局中,城市中產階層是一個重要的、而且影響力不斷增加的群體,這一群體的未來發展與消費選擇可能成為決定城市消費空間分佈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越來越多的中產階層消費場合不斷提升中產階層的消費需求時,中產階層的消費本身也在不斷建構新的消費空間——一個區隔的空間。
社會關係的分與合:親密關係的建構
在觀察到中產階層在消費的具體物件——商品或服務以及消費空間——消費場所上的區隔之後,一個伴隨其中的問題就突顯出來,即消費當中的關係問題,這也是消費區隔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在很多情況下,我們與誰一起消費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較為複雜的社會問題。一般情況下,關係本身是消費的基礎,即人們總是和與其關係較為親密的人一起出去逛街購物或者與關係較好的人一起消費娛樂,這固然是消費建立的前提,但同樣也是消費本身所帶來的一種結果。如果以前的消費更多體現的是前者,那麼現在的消費則更大程度上體現了後者,即消費本身也越來越作為一種整合社會關係的力量——一種無形的力量開始在不經意之間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世界,在消費上的人際關係之間的分與合就體現了這個改變人們之間關係的“另一支看不見的手”。
在傳統社會中,甚至就在我們還儲存著社會記憶的計劃經濟和物質資源短缺時期,社會關係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瞭如馬克思所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觀點,即社會關係更多地是由生產關係所決定,人們在生產當中的地位成為彼此間社會關係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基本上是由職業所決定的社會處境所決定的。比如單位制時期,不同單位、幹部與工人身份、單位所有制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影響人們距離遠近的重要因素,生活中所結成的親密關係是以生產中的互動為前提的。在生產主導著整個社會的情況下,這種由生產關係決定的社會關係一直是區分不同群體的一個主要因素。
但消費介入生活後,這種情況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如波德利亞所說,是消費而不是生產越來越重要地控制著我們的生活,他甚至認為,是消費主宰著我們的生活。暫且不論他的這種觀點有多大的適應範圍、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是成立的,波德利亞對現代社會消費的重要性的認識卻是不容置疑的。在消費成為滿足我們的需求與慾望的同時,消費本身也作為一種能動性的社會行為開始進入我們的社會生活,它開始作為一種建構力量對我們的社會關係進行一定的分化與整合。
事實上,消費本身從一開始就不是被動的,就不只是人們生存活動中的一種擺設或者是生活意義的附屬。它從一開始就是生活意義的一部分。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認為,即使是人類早期的較簡單的消費活動,其本身也是有意義的,我們應該把物品視為體現人類創造力的非語言媒介。消費運動是消費同仁聯合建立價值體系的過程。這樣,消費本身就成為消費者本人與其同仁展開的儀式性活動,消費成為一個積極有效的過程,人們的社會範疇包括社會關係在消費過程中重新定義。瑪麗·道格拉斯等:《物品的用途》,羅鋼等主編《消費文化讀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第60~66頁。不論是被人類學家作為研究樣板的“誇富宴”(potlatch)或者是後來成為研究中心的“禮物”問題,最終反映了一個問題,即消費是人們建構其社會關係的有效方式之一。“誇富宴”不等於窮奢極欲的奢侈,禮物的流動中也有人情與人際關係的因素在內 。至於在現代社會消費更為豐富的社會內涵中,消費在建構人們的社會關係中所表現的作用在規模與方式上都更為多樣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階層消費的社會效應(6)
就目前來說,中產階層的消費本身已經兼具這方面的意義。我們的問題是:消費是否已經開始影響中產階層的日常生活關係?消費是如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