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的水平,就一定要保持虛心。什麼樣的設計院是基業常青的?那就是他的設計師們都有虛心的品質。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學到了頂峰,那麼,這也就意味著你停止了前進,變得自滿。有人認為自己水平很高,感覺自己的作品無可挑剔,不接受別人的批評指點,那麼兩三年之後他的設計作品可能就會淪落到二流水平,甚至還會出現問題。就像加拿大理工學院畢業的優秀生一樣,即使手上沒有戴鐵戒指,心中還要戴著。只要有虛心的品質,強烈的求知慾就會促使我們去學習,進而提升能力,走向成功,甚至不是學這個專業的,也會成功。比如,當前中國企業領軍人物張瑞敏,他不是學管理專業的,而成了企業家,還有我剛才說過的西點軍校培養了那麼多企業家,都不是本專業出身的。不要把專業放在最前邊,沒有這個專業,在實踐當中只要你虛心,有強烈的求知慾,就有可能會超過本專業的人。
細細品味世界著名大學培養人才的理念,也可以總結為:虛心就是能力,品德就是人才。
揹著知識的傻子
有的學生學了很多的知識,可是被別人說“學傻了”,成了書呆子。學了那麼多東西,為什麼變呆、變傻了?是因為我們學了很多的知識裝在大腦裡,不能被啟用,沒有被反思,沒有被運用,僅僅裝在自己的頭腦裡,就好像身上背了一個“金娃娃”,行動笨重、走路緩慢,看著不靈巧,做事效率低。那麼,我們怎麼才能使自己更加靈巧,能力更強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金娃娃換成有用的東西。比如換成汽車,想去哪裡都方便快捷;換成金錢,廣招英才,使企業隊伍更強大。
身上背個“金娃娃”的價值在於運用,運用它,它就能變成你的能量;不用它,它就要花費你的力氣,成為你的負累。所以,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得非常對。兩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經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性。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前就提出理論聯絡實際,並作為知識分子學習、實踐的一個指導思想。可是現在的學校推行的是學習知識點、考分點。老師把知識的運用丟到腦後,不注重教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所以教出來的學生極端缺乏運用知識的能力,成為擁有知識但不會運用的傻子。
科學教學的理念是透過教學使學生能夠脫離老師,有強烈的求知慾,自主地學習,使學生具有好的學習品德。有了學習的好品德,就會有更多好的學習方法,這樣往復迴圈,知識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入。當今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時時處處都有促進我們思考的知識,只要我們虛心,每時每刻都會有知識流入心田。但是很少有老師教學生放低身架,擺出虛心的心態,把培養學生形成強烈的求知慾作為教學重點內容的。
我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那一個個知識點就相當於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捕魚的方法就是學習的技巧。技巧總的來說是:第一,注重學習總的流程,把培養學生虛心的品格放在首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學生探索學習方法;與學生分享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把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實現學習的目的。第二,要注重學習後的反思,即邊學邊用,學以致用,理論聯絡實際。第三,要警惕學習誤區:認為學習就是要吃苦,娛樂與學習相對立,玩耍不是學習。有人懂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又強調“頭懸樑,錐刺股”的學習態度,這是矛盾的。他們認為玩得開心,知識就進入不了大腦,這是不對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心也是知識流進流出、開發大腦思維的好時刻。不僅在玩中可以學到知識,而且要主動把知識嫁接到玩的活動中去,輕鬆地學習,才是學習的藝術,這個嫁接的過程也應是老師教學的內容之一。
現在一些學校把知識講得空洞乏味,把知識講得神聖刻薄,認為知識本身就是這樣。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歷史上很少有超過他的,他的方法不是站在講臺上下死結論,而是大家團坐在一起,在欣賞中學習,在相互爭論中學習。這個學習的過程既激發了大腦思維,又豐富了知識,而且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估計打瞌睡的少了,智慧和智慧相互激發,學習的效果會好得多,這也是一種學習。這個方法在一些發達國家廣為流行。
有人說一個老師教幾十名學生,這個方法行不通。不是行不通,是我們首先束縛了心智。課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提問?死的知識點是不是可以嫁接到某個事例上?比如你是教數學的,教乘法7乘於7等於49,你是不是可以把你班上的學生分成7組,每組7人,7乘7等於49,再數一數是不是49個人?你說我們班是36名學生,你也可以分成6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