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3/4 頁)
綻,顧沅在顧家停留的時間不長,只與顧母等人敘了一陣話,留了些銀兩,叮囑了幾句,便起身告辭。顧母卻不應聲,神色複雜地看了兩人一會兒,突然嘆了一口氣,指了指偏房:“你阿父的神主就在那裡,你既然遠行在即,去給他上一炷香吧。”
“是。”顧沅並不推辭,進門敬了香,閉目合掌祝禱,卻聽身後顧母淡淡道:“你阿父平日裡最是疼你,若還有什麼要說的話,也當著他的面,一併說了吧。”
“是。”顧沅俯身向著神主深深一拜,“阿沅也正想上稟阿父阿母:阿沅斗膽,尋得了一個極好的人,意欲結為兩姓之好,只是使命在身,不得拖延,阿沅已與那人約定,倘若此行平安回返,自當堂堂正正討一個名分,倘若此行不遂,家中老母幼弟,便由那人代為照拂——還望阿父阿母成全。”
“你阿父何曾違過你的心思?我卻有幾句話要問你。”顧母道,“你卻須得實話講給我聽。你如今和那人一處,可是心甘情願?”
“是。”
“你去西洋,可也是心甘情願?”
“是。”
“你如今所行之事,日後要行之事,可是傷天害理不仁不義?”
“自然不是。”顧沅道,“阿父曾道,顧家人不做亂臣賊子,此言顧沅不敢忘。”
“既然如此,”顧母神色驀然嚴厲起來,“你就堂堂正正站起來,堂堂正正從這門裡走出去!我顧家的兒女,沒有無愧於人的地方,更沒有求人之處,你的話我自替你記著,若有那人背信棄義的一日,也有我和阿洋替你敲承天鼓,討還一個公道!”
“是。”顧沅回身叩拜顧母,“女兒相信,那人終不是背信之人。”
“看著像個好孩子,只是年紀太小了些,不太識禮數——既然把你放在心上,又能化名出宮走動,為何不按正經規格,先遣個女使過來?你又要離京那麼久,怎麼讓人能不擔心?”顧母苦笑著扶起女兒,仔細端詳顧沅清瘦的雙頰,“瘦了這麼些,還只說她的好話,倘若不答應,你是不是就不認我這個阿母了?”
“阿母說哪裡話?”顧母的玩笑讓顧沅鬆了一口氣,卻又不由自主地替皇帝解釋,“女兒原本無意帶十一娘上門,只是非如此不能讓她安心,只得違背禮數,讓她親身來這一回了。”
顧沅的語氣十分無奈,顧母順著她的目光透過窗向正房廊下看去,皇帝正手把手地教顧洋寫大字,微微抿著唇,神色十分認真,養尊處優的氣派看得到,眾星捧月的貴氣看得到,與顧沅隱隱的親厚默契她也看得到,只是那小兒女情竇初開的百折柔腸,她卻看不出來。“你阿父在日常說,君子敏於言而訥於行,是聖人百試不爽的道理,”她輕輕嘆了口氣,“我也不聽你的解釋,只看日後如何了罷!”
“多謝阿母成全。”皇帝臉上神色極鎮定,顧沅卻從她的站姿裡看出一絲僵硬來,見顧母鬆了口,便告辭出門,與皇帝攜手拐進天街,才自皇帝臉上見到慣常的放鬆神色。
“阿母為我擔憂,才對十一娘不假辭色,並不是不喜歡你。”
“這一回是我失禮。”皇帝轉過臉望向顧沅,“我問過鄭鸞,民間若是到了你我這樣情分的時候,就要正式遣女使送帖,約為通家,只是我想了許久,用真名不便,用假名不恭,只有這樣唐突上門,待日後再補回禮數了。”
“這倒不必。”皇帝的聲音頗為不安,眼見街角行人稀少,顧沅停住腳步,自懷裡掏出一塊青玉佩替皇帝掛上,“我已經替十一娘道明原委,阿母道你年少不識禮數,顧家卻不可失禮,已經將還禮轉交在我手裡了,只是這定禮,”她輕輕將皇帝腰間玉佩解下,“恕我失禮,這塊玉佩就由我帶去,十一娘以為如何?”
按照民間的禮數,兩家交換定禮,便是如男女婚約一樣,定下了結契之約,再無更改。皇帝十分驚喜,見顧沅替自己整理衣衫,崔成秀和崔三順目不斜視地守在幾步外,替自己和顧沅擋著行人,不由自主地向顧沅低聲道:“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顧沅仔細地將她腰間絲絛繫好,亦是低聲回言。兩人攜手相視彼此,臉頰都微微透出紅暈來——未來雖然依舊渺茫不可知,但她們此生的山長水闊柳暗花明,都只有面前的這個人才能一同共享了。
冥冥中人生際遇總是玄妙如斯,顧沅心底豁然開朗,把想見程素最後一面的那點念頭拋了個乾淨——無論那人還有什麼樣的後手,禍福榮辱,她都自會與皇帝攜手以對,又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阿沅在想什麼?”皇帝面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