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父母可以針對不同的原因,採取相應的辦法。
對於那些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父母不妨經常給他們吃些帶餡的食品,例如:餃子、包子等,因為這些食品大多以青菜、肉、蛋等做餡,便於兒童咀嚼吞嚥和消化吸收,且味道鮮美、營養也比較全面。
如果孩子不喜歡吃炒菜、燉菜等做熟的蔬菜,父母可以讓孩子適當吃一些生的青菜,例如:黃瓜、西紅柿、水蘿蔔等,這些菜有的可以生吃,有的可以做成涼拌菜吃。
除此之外,父母可以儘量變些花樣,比如做帶餡食品時加入一些蔬菜,使孩子慢慢適應。
“蔬菜也好吃啊,你為什麼不吃呢?”
“雞蛋多好吃啊,你為什麼不吃呢?”
父母永遠不要想著強迫孩子吃什麼東西,因為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最沒有效果的!
“蔬菜裡面有肉沒有的營養,如果不吃蔬菜,會影響寶寶的身體,會生病,還要打針吃藥噢!”
“孩子,吃東西不僅講口味,最主要的還要看營養,偏食會造成營養不良,不但會影響你個子的長高,而且也會讓你變笨的!”
這種回答比較適當。如果舉出孩子切身的例子來說明,例如:“如果不吃蔬菜就會生病,不能去幼兒園,就不能和小朋友玩了。”也許會更具有效果。父母平時應向孩子多講解吃蔬菜的好處,不要隨口批評某個蔬菜不好吃。因為對於尚未具備獨立判斷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的話常常成為他們判斷某種蔬菜吃與不吃的依據。
“寶寶要是不吃蔬菜就不能像藍貓(孩子經常看的動畫片中的人物)那麼聰明瞭,那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啊!”
藉助孩子比較熟悉的動畫片中的人物進行教育,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寶寶,你嘗一下這個菜,媽媽做得可好吃啦!不信你嚐嚐看!”
在吃飯前,父母可以先吃一點,而且得表現出“味道好極了”的樣子,讓孩子眼饞,甚至有時父母可以採用“連哄帶騙”的方式,但是不能要求孩子一次吃得太多,否則會造成孩子對吃蔬菜的反感。父母可以在生活中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
。 想看書來
為什麼爸爸可以不吃胡蘿蔔?
當爸爸吃炒青菜或喝蔬菜濃湯時,經常都不吃胡蘿蔔,而把胡蘿蔔剩出來。
4歲的莉莉看到這種情形,就問道:“媽媽,你為什麼讓我吃胡蘿蔔,卻不讓爸爸吃呢?”
為什麼媽媽可以不吃菠菜?
為什麼你們都不吃的東西,卻讓我吃呢?
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其飲食習慣與父母早期的教育以及父母自身的表現有很大的關係。要想自己的孩子不偏食、挑食,父母首先應該發揮好模範作用。即使父母一方或者雙方有挑食、偏食的現象,也應及時克服;如實在克服不了,可以採取適當的方法,不要讓孩子發現父母有偏食的現象,例如前面提到的事例中,媽媽在盛飯菜的時候,可以在爸爸的碗裡少放或者不放胡蘿蔔。
而且在吃飯的時候,除了應保持輕鬆、愉快的情緒和氛圍之外,父母不要挑剔飯菜,也不要說孩子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以免給孩子造成負強化。
總之,家長要以身作則,帶頭嚴格要求自己,對孩子的全面發育和健康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其實挑食、偏食都是不好的習慣,但是你爸爸就是改不掉!”
這種充分在孩子面前暴露了父母缺點的回答方式,只會讓父母失去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孩子會認為爸爸竟然都有壞習慣,那他們自己的不良習慣也是可以原諒的。
“媽媽花了那麼多工夫做的飯菜,你必須多吃一些!否則以後媽媽就不給你做好吃的啦!”
吃飯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勸孩子多吃,更不要在飯桌上訓斥孩子,或用強制、粗暴的手段來威逼孩子吃東西,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情緒,降低食慾,而且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對立情緒或恐懼心理,後果往往適得其反,影響孩子的健康。父母可以在吃飯時,適當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或有意識地與孩子比賽,或運用“激將法”,使孩子產生興趣,克服偏食、挑食的習慣。
“爸爸覺得胡蘿蔔不好吃,所以就不想吃啊!”
生活中,父母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自己不偏食、挑食,更不要講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等之類的話,對各種食物應表現出十分喜歡吃的情感,在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你看,因為爸爸討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