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正這位攤主馬上就要入宮專門給他做菜,還怕以後吃不夠?
朱棣推開碗站起身,說聲“賞他”,一旁的馬三保不言聲過去,輕輕將五張面值一千文的大明寶鈔放在桌上。朱棣朝目瞪口呆的攤主看一眼,一笑便離開了。旁邊幾個裝扮成閒人的侍衛也暗自遙遙尾隨著。
張輔猶豫片刻也起身跟著朱棣身後,卻是一臉的尷尬。
“文弼,你不會是也聽說這裡的羊肉湯好喝,所以才來這裡的吧?”
張輔都快哭了。
這叫他怎麼回答?若是順著朱棣的話頭說是,那便是欺君!若是直說自己是來逛青樓的……這話怎麼好明說?
聽著張輔吱吱唔唔半天都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朱棣忍不住撲哧一笑。
朱棣對張輔很有好感,一代名將不說,還是那種霍去病式的民族英雄。在朱棣原先生活的那個年代,中國與南疆那位小兄弟有著理不斷剪還亂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由於宣傳需要為政治服務的緣故,結果這位曾經收復故土的一代名將在那個年代竟然罕為人知。
“這麼看來你是來逛青樓的?”
被皇上猜出了答案,張輔反而感覺輕鬆多了。他苦著臉答道:“皇上恕罪,臣罪該萬死。”
朱棣看了張輔一眼,微微搖搖頭。“這算什麼罪?不過,你身為都指揮同知,做這種事對你名聲不好。靖難之役中自然沒有將妻妾帶入軍營的道理,然而你已經有了信安伯的爵位,朕也賞了你伯爵府,過不了幾天你的家人就會抵京,何必這麼猴急?”
張輔臉漲得通紅,心裡已經把拾啜自己逛青樓的親兵罵得狗血淋頭。幸好皇上並沒有因此發怒,張輔倒是有種絕處逢生的解脫感。
張輔囁諾著說道:“微臣再也不敢了。”
朱棣搖搖頭,拔腳就走,把張輔嚇了一大跳。不過張輔倒是白擔心了,朱棣搖頭根本與他無關。朱棣此時只是在想:為什麼總是和小人相處才會更舒服呢?
這次出來閒逛朱棣沒有帶上黃儼,因為他覺得黃儼那種陰柔的外表太容易漏出馬腳,反倒是儀表堂堂的馬三保看起來根本不象太監,所以這次悄悄出宮時便只帶上了馬三保。
若是黃儼在這裡,估計他已經請示是否要將那個攤主弄回御膳房了吧?現在沒人主動請示,朱棣只能自己開口要求。雖說弄一個廚師回皇宮與看上一個民女將之弄回皇宮有著明顯的區別,但這種事畢竟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名聲。朱棣的嫡孫朱瞻基在原來的平行空間裡是個好皇帝,從百姓的角度來說,他甚至比永樂皇帝更符合好皇帝的定義。然而這麼一個好皇帝,卻被後世某些缺德的傢伙稱為蟋蟀天子——只是因為朱瞻基喜歡鬥蟋蟀。若是因為主動將那個攤主弄回宮而獲得饕餮天子的外號,卻也實在是太冤。
但是,如果僅僅是因為擔心後世的評價而虧待自己,好象更冤!後世缺乏良知的傢伙實在太多,一個人無論怎麼做,若是想抹黑,那是一定能夠抹黑的——在無良者的筆下,岳飛有破壞民族團結的嫌疑,袁崇煥說不定是故意幫助滿人創造機會讓他們殺向京城,相應的,秦檜、汪精衛之流反倒是有人為之平反鳴冤。
想到這裡,朱棣示意馬三保過來,然後輕聲說道:“把那個攤主弄回御膳房。前面引路,去魏國公府。”
馬三保微露詫異之色,因為,魏國公的爵位前些日子已經被削了。不過馬三保並沒有說什麼,而是一切照辦。
於是一行人跟著朱棣緩緩而行,朝著魏國公府走去。
注1:馬三保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都沒什麼印象,因為三保只是他的小名,他的大名叫馬和。後來朱棣賜姓“鄭”,所以後世都將之稱為鄭和。
第十一章 收服魏國公
第二代魏國公是徐達的長子,初名允恭,徐達薨後,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為了避當時皇太孫的名諱,朱元璋特賜名輝祖。和同期的名將之子相比,比如說常遇春的兒子常茂,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徐輝祖總算沒有辜負將門虎子這種說法。他雖然出生名門,卻從不引以為傲,為人謙虛謹慎,並且熟知兵法。在洪武年間,徐輝祖便數次參加戰鬥,足跡遍佈陝西、北平、山東、河南。
建文帝登基後圖謀削藩,反倒激得燕王預謀起兵。然而在起兵之前,燕王卻將三個兒子送往了南京,其原因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將近,按照禮制燕王應該自己親自前去,但燕王害怕自己親自去可能會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於是便謊稱病重派兒子們代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了所有的兒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視此事外,另一個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